金龙鱼半年赚17亿暴涨7倍,库存却激增,市场暗藏危机?

2025-08-15 18:00:04
18172

金龙鱼的半年报一出,像是给粮油市场扔了个大红包!营业收入1156.82亿元,涨了5.67%,净利润17.56亿元,直接飙升60.07%,扣非净利润更是暴涨764.33%。这成绩单亮眼得让人想鼓掌,但背后也有点小波折,竞争加剧、库存压力,都在提醒这家龙头老大日子不好混。

厨房食品是金龙鱼的“顶梁柱”,上半年收入715.51亿元,占了大头,涨了2.69%。为啥涨?渠道铺得广,新工厂开足马力,面粉和大米卖得火。毛利率也从7.66%爬到8.46%,成本控制得不错,像是精打细算的家庭主妇,把每分钱都花在刀刃上。

再说饲料原料和油脂科技,收入431.79亿元,涨了10.81%,毛利率从1.01%蹦到4.26%。养殖业需求旺,豆粕卖得俏,金龙鱼抓住了好时机。大豆压榨利润大增,像是抓住了市场的一手好牌,赚得盆满钵满。

其他业务也不甘示弱,收入9.52亿元,涨了13.56%,毛利率高达24.72%。这块业务虽小,却像个灵活的小弟,贡献不小。整体毛利率涨到6.53%,比去年高了1.63个百分点,说明金龙鱼在降成本、提效率上没少下功夫。

新品是金龙鱼的杀手锏。上半年推出39款新品,食用油、大米、杂粮、调味品,样样都有。跟山姆、盒马、京东这些大平台合作,定制产品卖得火,像黑豆酱油、胚芽米,成了超市里的“网红”。这招让金龙鱼在市场站稳了脚跟。

直销和经销两条腿走路,经销渠道收入357.94亿元,涨了6.86%,直销却小跌1.17%,到357.57亿元。电商平台竞争太猛,像是大家抢着在网上吆喝,流量被分了。不过,直销成本降得比收入还快,毛利率反倒涨了,说明金龙鱼会过日子。

全国83个生产基地,布局得像一张大网,靠近原料地、港口、市场,省钱又高效。泰州、秦皇岛这些综合企业群,工厂之间互相“喂料”,物流和库存成本省了一大截。这样的操作,就像家里做饭,剩菜还能炒个新菜,省时省力。

但日子也不是一帆风顺。厨房食品销量1187万吨,涨了4.37%,饲料原料销量1467.8万吨,涨了21.02%。可库存也涨了,厨房食品152.6万吨,饲料原料105.5万吨,分别涨了19.13%和9.33%。卖得多,囤得也多,像是攒了一堆粮食怕卖不出去。

市场竞争像一锅粥,越来越热闹。中粮、鲁花这些对手虎视眈眈,社区团购平台也来抢生意。金龙鱼的营收增幅赶不上销量,说明价格让了步。降价卖货,像是小店打折促销,短期能拉销量,长远得看能不能保住利润。

募投项目也有点“卡壳”。用了118.25亿元的募集资金,还有24.86亿元没动。10个项目收益没达预期,6个因为市场需求弱、竞争太猛。青岛和昆明的两个项目延期到2027年,产能扩张放缓,像是走路怕摔跤,先稳住再说。

金龙鱼的品牌力是真强。“金龙鱼”“胡姬花”“欧丽薇兰”,这些名字家家户户都知道,品牌价值912亿元,稳坐行业头把交椅。食用油市场占35%,大米和面粉也排第一,像是邻里间最靠谱的老店,回头客多得数不过来。

大健康业务是新亮点。4月推出“金龙鱼丰益堂”,主打功能性食品,像低GI米、植物甾醇蛋白乳,瞄准健康需求。健康食品市场到2030年预计16万亿,金龙鱼这步棋下得早,像是看准了风口,准备大干一场。

政策也在帮忙。响应中央一号文件,金龙鱼跟先正达合作,建智慧农场,推广优质小麦品种。订单农业覆盖100万亩,专用粉毛利率15%。循环经济也搞得顺,稻壳发电、米糠油利用率95%,绿色又省钱。

原材料价格是个心病。大豆进口5200万吨,涨了3%,若中美贸易有摩擦,成本可能再涨。小麦库存周转85天,比去年多15天,需求一弱,可能得亏本清库存。金龙鱼用套期保值锁成本,但市场一波动,还是得捏把汗。

未来,金龙鱼想在下沉市场发力,计划开1000个“乡村振兴店”,卖粮油加日用品,目标低线城市收入涨15%。预制菜也加码,跟海底捞、西贝合作,2025年央厨业务收入冲50亿元。这路子像是农村集市摆摊,货多又接地气。

股价现在对应PE 48倍,比行业平均高,市场看好金龙鱼的转型和效率提升。如果大豆价格能跌回9.5美元/蒲式耳,消费旺季又给力,全年净利润可能到38-42亿元。投资者得盯着原料价格、新品销售和央厨进展,这些都是股价的“风向标”。

金龙鱼的路走得稳,但前面还有挑战。竞争对手步步紧逼,原材料价格像过山车,消费市场又有点疲软。你们觉得,金龙鱼能靠新品和健康食品杀出重围吗?还是说,市场这锅粥会越熬越浓,谁都分不清输赢?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来自原作者,不代表天天在线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责任编辑:水仙花
猜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