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新闻
天天在线汽车
天天在线文旅
天天财经116
天天在线App
从贾玲、杨天真到李雪琴、傅首尔、南瓜、贾冰,最近娱乐圈胖龄颇久的明星似乎突然集体变瘦。虽然大部分明星的经验都是饮食加运动,但对于普通人来说,面对美食的诱惑、长期形成的饮食习惯和现代生活的高压,饮食加运动减肥无疑是对人性的挑战。而GLP-1减肥药的出现,不仅给很多人看到了轻松减肥的希望,同样也让资本看到了具有巨大“钱景”的投资领域。
不过,近日,诺和诺德和礼来的产品相继在国外市场降价,而国内相关产品也在不断涌现,例如日前信达生物(1801.HK)研发的胰高血糖素(GCG)/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双受体激动剂玛仕度肽注射液(商品名:信尔美)正式全渠道上市,让GLP-1减肥药赛道是否过热、红利期是否即将过去成为业内讨论的焦点。
有业内人士向蓝鲸新闻表示,减重成为近三年全球产业界最为关注的领域,没有之一。而GLP-1作为一个越来越出圈的靶点,几乎是30年不遇的。对于普通人来说,GLP-1药物的出现,似乎让减重变得无比简单。不过,需要注意的是,GLP-1药物是处方药,需要由医生评估后才能购买和使用。
市场潜力巨大,需医生指导下使用
事实上,中国的肥胖基数已经不小。《世界肥胖地图2025》数据显示,中国成年人超重/肥胖率已突破50%,预计2030年相关人群规模将达5.15亿。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体重管理指导原则(2024年版)》指出:若当前趋势得不到有效控制,到2030年,我国成人和儿童的超重肥胖率预计将分别达到70.5%和31.8%。2025年4月,国家将“健康体重管理行动”正式纳入《健康中国2030》规划。5月,国家卫健委联合16个部委共同发布体重管理指导原则,全面推行“体重管理年”行动。
说到GLP-1的明星效应,不得不提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ElonMusk),其曾在社交平台X上发帖称:没什么能比非常便宜的GLP-1类药物更好地提升美国人的健康、寿命和生活质量。他指出,大部分医疗支出发生在生命末期,而肥胖往往是导致疾病的重要因素,因此,普及GLP-1类药物能在长期尺度上节约医疗支出。
据蓝鲸新闻不完全统计,目前在国内已上市的GLP-1类减肥药主要包括5款:诺和诺德的司美格鲁肽(Wegovy)和利拉鲁肽(Saxenda);礼来的替尔泊肽(Zepbound);信达生物的玛仕度肽(信尔美)和华东医药的利鲁平,其中,华东医药的利鲁平为利拉鲁肽生物类似药。
需要提醒的是,上述药品都是处方药,获批适应证都有BMI限制,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副主任委员李小英指出,GLP-1类药物可能会增加胆囊炎、胰腺炎的发作风险,虽然这种情况不常见,但对于甘油三酯水平非常高的患者,是不适合使用的,所以医生通常会建议患者先到医院做检查。此外,一些内分泌源性的肥胖,也需要到医院进行排除。像某些有家族性甲状腺疾病(并非指甲状腺癌这类,而是其他相关家族性甲状腺疾病)的情况,非医疗机构无法鉴别,也需要到医院排查。因此,从安全性角度出发,患者应先到医疗机构进行筛查,排除禁忌症后,才能更放心地用药。
除了需要到医院进行提前评估,有部分使用者反映,使用GLP-1类药物后会出现胃肠道的不适反应,甚至会出现心绪低落、抑郁等情况。
对此,信达生物制药集团高级副总裁钱镭向蓝鲸新闻表示,GLP-1这个靶点是功能相对综合性的靶点,其中能够对食欲与代谢进行调控,而食欲与调节情绪的中枢高度关联、解剖距离很近,可能存在潜在影响,所以部分患者报告有食欲下降,甚至情绪低落等问题。不过GLP-1不只针对中枢神经,还会延缓胃肠道排空等,整体来说,这是个30年不遇的黄金靶点,未来产业界会针对这个靶点进行改良,但不会很快。
据悉,玛仕度肽是信达生物与礼来制药共同开发的一款GLP-1R/GCGR双重激动剂。
钱镭表示,玛仕度肽作为一款胰高血糖素(GCG)/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双受体激动剂,其I期至III期研究(如GLORY-1、DREAMS系列)均以中国患者为主,数据更贴合中国人群的遗传背景和生活方式。比方说,中国肥胖人群更易出现内脏脂肪堆积(而非单纯的全身性肥胖),而玛仕度肽在临床试验中显示,48周治疗可降低肝脏脂肪含量80%,显著改善内脏脂肪代谢问题。此外,玛仕度肽对获批适应证的BMI标准进行了针对性调整:中国肥胖标准(BMI≥28kg/m²)与欧美(BMI≥30kg/m²)不同,玛仕度肽的适应症专门针对中国超重(BMI≥24kg/m²)和肥胖(BMI≥28kg/m²)人群。
“事实上,礼来看到玛仕度肽的中国数据后,也开始了全球的进一步临床研发。”钱镭透露。
巨头暗流涌动,中国市场越来越被看重
礼来和诺和诺德一直被业内称为“减肥药双雄”。不过,从国际市场上看,这两家在GLP-1赛道的竞争已经暗流涌动。
面对诺和诺德的Wegovy等竞品供应恢复等竞争因素,礼来已经开启了价格战。
去年8月,礼来面向自费消费者(LillyDirect直销模式)推出了50%的折扣价Zepbound(替尔泊肽减重版),2.5mg和5.0mg的低剂量规格的定价分别降至399美元/月和549美元/月,今年2月,礼来进一步扩大折扣范围,将低剂量价格又下调了50美元/月,礼来美国方面将把2.5毫克、5毫克剂量的小瓶装Zepbound每月费用分别降低至349美元和499美元。
随着礼来的降价,诺德也面向自费消费者推出了直销方案NovoCare,并提供折扣63%的Wegovy(司美格鲁肽减肥针)。
据NovoCare销售模式,没有Wegovy医疗保险/商业保险的消费者现在可享受63%的折扣价,现在购买所有剂量的Wegovy只需每月支付499美元,而Wegovy此前在美国的售价是每月1349美元。另外,公司还承诺未来将对在零售药房购药的自费消费者开放这一优惠价格。
GLP-1双雄价格战已经开启,而有企业已经开始放弃正面战场。由于数据不佳和市场竞争格局变化,辉瑞放弃了口服GLP-1R激动剂PF-06954522的开发。
业内普遍认为,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增速最快的GLP-1增量市场,而中国市场上不再仅仅是跨国巨头之间的争霸赛,随着信达、华东、恒瑞等本土巨头的加入,越来越多的产品开始涌现。
赛道过热,红利即将消失?
那么产品红利是否会很快消失?
对此,钱镭向蓝鲸新闻表示,“中国的科学减重市场仍处于早期阶段,整体渗透率较低,意味着未来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随着公众对肥胖相关健康风险的认识不断提高,以及科学、可持续的体重管理理念逐渐普及,我们相信将有越来越多有需要的人群获得帮助。”
不过,钱镭也直言,后续很多企业的产品存在同质化倾向,对于众多企业研发GLP-1,我持谨慎乐观态度。一方面,会有优质产品脱颖而出,淘汰部分较差的产品;另一方面,大部分产品可能属于凑数型分子。据我们测算,所有GLP-1产品在中国上市,样本量若达不到2500人基本无法注册,这是最低要求。目前很多研发GLP-1的企业无力承担2500人的研究。
“对整个产业链的重塑能力也很重要。包括渠道、供应链、商业模式等,这些均是较高门槛。例如,礼来和诺和诺德仍在摸索中国电商销售模式,前段时间其全球断货,部分原因就是注射器供应不足。”钱镭表示。
而中国企业面临的问题是,是否具备重塑上下游供应链的能力,能否挑战礼来、诺和诺德和信达。要做到这一点,需有优质产品、极低的价格、良好的渠道布局及销售模式,每一项的成功率均不到10%,叠加后能做到的企业极少。
高盛集团亚洲医疗研究负责人陈子易指出,过去两到三年,减重是全球,包括中国在内,最为关注的领域,没有之一,减重所辐射的是整个代谢疾病这么一个广大人群和市场。从资本的角度、无论是一级市场的投资者,还是二级市场的参与者,我们都希望有效地引导资金,去帮助去解决还未满足的临床需求。
“目前,虽然已经有解决方案解决减重的一些问题,但我们看到依然有数百家企业在探索不同的适应症。包括口服药;产品的给药间隔方面,目前我们有周制剂,那我们是不是可以有双周制剂,月制剂?此外,还有更多安全性的探索,包括如何减少肠胃道的反应,包括怎么样在减重的同时,能更好地保持我们的肌肉量。这些都是为了在减重的过程当中能达到一个更好的健康状态。”陈子易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