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新闻
天天在线汽车
天天在线文旅
天天财经116
天天在线App
集市上那股熟悉的香味,如今还能在哪儿闻到?小时候,村里一到赶集的日子,街上就热闹得像过年,孩子们攥着几毛钱,围着小吃摊转悠。那时候没超市,没外卖,吃的都是手艺人现做的民间小吃,简单却让人回味一辈子。可现在,这些小吃慢慢从集市上消失,80后一提起,眼睛里全是回忆的光。
江米球,估计很多人一听这名字就愣住了。这玩意儿以前在澡堂子门口、集市小摊上随处可见。透明塑料袋里装着一个个圆滚滚的球,咬一口,爆米花的香气混着焦糖的甜味,嚼起来嘎嘣脆。那时候没人讲究包装,也没啥添加剂,纯手工做的,干净又实在。现在的江米球被工厂改良,包装花里胡哨,口味也五花八门,可总觉得少了那股纯粹的香。
爆米花,现在谁还没吃过?可你吃过老式爆米花吗?那时候,村头一响“砰”的一声,孩子们就知道爆米花的大爷来了。拎着装满大米和玉米的袋子,排队等着看那黑乎乎的机器喷出白花花的爆米花。刚出锅的爆米花,带着点焦香,抓一把塞嘴里,幸福感爆棚。现在的爆米花,机器流水线生产,香精味重得盖住了粮食的原味,吃着总觉得少了点啥。
吹糖人,这可是真手艺活儿!集市上,上了年纪的大爷坐在小板凳上,拿根麦芽糖杆子,吹出老鼠、公鸡、兔子,啥形状都有。小孩儿围着看,眼睛都不眨,买一个拿回家,摆在桌上舍不得吃,感觉像得了个宝贝。现在这手艺几乎看不到了,偶尔庙会上碰见,围观的人还是多,可吹糖人的大爷却越来越少。年轻人谁还学这个?一想起来,心里就有点空。
麻糖,估计知道的人更少了。小时候,卖麻糖的大叔推着自行车,后座绑个大袋子,里面全是金黄的麻糖。吃起来不腻,甜中带点硬面香,嚼着还有点韧劲。有的地方叫它“叮叮糖”,因为卖糖的大叔敲着铁块,叮叮当当的声音老远就能听见。现在超市里糖果多得挑花眼,可这种朴实的麻糖却几乎找不着了,偶尔吃到类似的,也不是当年的味道。
豌豆糕,农村集市上还能偶尔瞅见,但城里基本没影了。这小吃看着不起眼,黄绿色的糕体,软糯中带点豌豆的清香。以前的老爷爷老奶奶爱买,拿回家切成小块,慢慢品。现在的年轻人更喜欢花哨的蛋糕、甜点,豌豆糕渐渐被冷落。可对老一辈来说,这口味就是家的感觉,咬一口,仿佛回到小时候的集市。
花生巴,名字听起来是不是有点陌生?它是用米浆和炸花生做的,咬下去嘎嘣脆,满嘴花生香,越嚼越上头。小时候集市上,花生巴是抢手货,买一小块能吃半天,香得让人停不下来。现在这东西几乎绝迹了,偶尔有卖的,也多是机器做的,少了手工的灵魂。80后一说起这个,估计都能想起攥着几毛钱在摊前挑来挑去的样子。
这些小吃为啥慢慢消失了?一个原因是生活变好了,超市里零食多得数不过来,口味也越来越复杂,手工小吃自然被挤到角落。另一个原因是做这些小吃的手艺人越来越少。老一辈的手艺没人接,年轻人忙着追新东西,谁还花时间学吹糖人、做江米球?可这些小吃不只是食物,更是80后、90后小时候的记忆,是集市上人声鼎沸的热闹,是跟家人朋友挤在一起的快乐。
数据也说明了这点。2023年一份关于传统小吃的调查显示,全国范围内,传统手工小吃的摊贩数量比20年前下降了60%以上。像吹糖人、麻糖这样的手艺,熟练掌握的人大多超过50岁,年轻人几乎没人愿意学。城市化也让集市文化慢慢淡化,超市和外卖成了主流,传统小吃的市场越来越小。
想想看,假如哪天集市又热闹起来,摊子上摆满江米球、爆米花、吹糖人,你会不会也想买一份,找找小时候的感觉?这些小吃是舌尖上的记忆,也是心里的根。它们或许淡出了生活,但只要有人记得,有人做,就不会真的消失。你小时候爱吃啥?有没有哪道小吃让你一想起来就嘴馋?欢迎在评论里说说,咱们一起回忆那段简单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