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新闻
天天在线汽车
天天在线文旅
天天财经116
天天在线App
一个中年人吃完降糖药,倒在客厅,再也没能醒过来。家属急得不行,说他每天按时吃药,饭量也控制得挺好,怎么就出事了?医生一查,低血糖昏迷,拖太久,脑子缺氧,救不回来。
这事听着让人心头一紧。吃药不是为了稳住血糖吗?怎么反倒害了命?很多人觉得,降糖药吃下去,血糖就该老老实实听话。可身体不是机器,吃药不是按了开关就万事大吉。糖尿病这病,复杂得很,不光是血糖高低的问题,而是整个身体代谢乱了套。降糖药只是帮手,不是万能灵药。用不好,帮手也能变成麻烦。
低血糖这东西,太容易被忽视。没啥剧烈的疼,也不是每次都出汗发抖。可能就是人有点迷糊,反应慢半拍,很多人不当回事,以为自己是累了。结果一拖,晕倒在地,严重了就没机会醒过来。医生说,这位中年人就是低血糖拖太久,脑子缺氧才没救回来。数据也吓人:低血糖导致的死亡率,虽然不高,但一旦发生,抢救成功率不到三成。
吃降糖药,很多人只管按时吞药丸,别的啥也不管。药吃下去,的确能把血糖压下来,可压得太狠,身体没准备好,就容易翻车。低血糖就是这么来的,药效太猛,身体跟不上节奏。比如,有些药像磺脲类,逼着胰岛使劲分泌胰岛素,不管你今天吃没吃饭,药一吃,胰岛素就得往外挤。如果饭量不够,或者肝脏没存够糖,低血糖就找上门了。
还有人觉得自己聪明,饭吃少了就少吃一片药,吃了顿大餐就多吃一片。身体哪有这么简单的算法?降糖药的剂量,是医生根据检查结果算出来的,乱改剂量等于给自己埋雷。尤其是体重轻、平时不爱动的人,肌肉少,代谢慢,药效一上来,血糖掉得比别人快。数据说,体重指数低于23的人,低血糖风险比正常体重的人高出两成。
运动也得悠着点。有人觉得运动能降血糖,早上空腹跑几圈,效果更好。结果呢?血糖本来就偏低,运动一刺激,肌肉哗哗地烧糖,血糖掉得更快。清晨或饭前剧烈运动,等于在血糖的悬崖边上蹦跶。医生说,运动时肾上腺素会飙升,消耗更多葡萄糖,如果身体糖储备不够,大脑就得挨饿。低血糖昏迷的案例里,三成以上跟空腹运动脱不了干系。
喝酒也是个大坑。很多人以为喝酒能补能量,热量高,血糖不会低。错!酒精不含葡萄糖,还会堵住肝脏放糖的路。降糖药再一压,血糖掉得飞快。尤其晚上喝了酒就睡觉,血糖低了没人发现,昏迷了都没法自救。数据说,夜间低血糖的死亡率比白天高一倍,喝酒是重要诱因。
遵医嘱,听着像老掉牙的话,可真没几个人当回事。医生开药是根据当时的身体情况定的方案,可很多人拿了药就当万年不变的圣旨。有的甚至听朋友推荐,觉得某种药好使就跟着吃。降糖药种类多,有的起效快,有的慢,有的副作用大,照搬别人的药方,等于拿命开玩笑。尤其是高血压、高血脂一块儿有的患者,药之间互相影响,更得小心。
糖尿病这病,药只是个工具,管不管用,看你怎么使。光靠药,等于把刹车交给车,自己闭眼开车。生活方式才是关键。吃多少,怎么吃,动不动,身体状态咋样,都得跟药配合好。比如,饭量得稳,碳水、蛋白、脂肪得搭配合适。监测血糖也得勤快点,别嫌麻烦。数据说,定期测血糖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比不测的低四成。
很多人怕麻烦,觉得查血糖、记饮食太折腾,恨不得药一吃啥也不管。可身体不是傻子,你偷懒,它就给你颜色看。血糖忽高忽低,比一直高还危险。医生说,血糖波动大,心脑血管出问题的概率高出三倍。低血糖不是小事,短时间就能让大脑缺氧,严重了直接致命。高血糖是慢性杀手,低血糖却是当场要命。
这事说到底,还是观念问题。很多人觉得,吃药了就万事大吉,啥也不用操心。可药不是神仙,救不了不尊重身体的人。控制糖尿病,药只是个开始,得把饮食、运动、监测、心情都管起来。就像养花,光浇水不行,还得晒太阳、松土、剪枝。身体也一样,得全套伺候好。
年轻人也别觉得自己没事。初得糖尿病的,觉得自己身体底子好,仗着年轻不当回事。可低血糖不挑年龄,数据说,30到50岁的患者,低血糖昏迷的比例在逐年上升。因为他们觉得自己能扛,药随便吃,生活随便过,结果一出事就是大事。
这事让人想想就后怕。吃药本是为了活得更好,可用错了,反倒把自己推向危险。医生说,低血糖的黄金抢救时间就半小时,错过了,救回来也可能留后遗症。别指望每次都有人及时发现你晕倒,命得自己攥在手里。
控制糖尿病,像跟身体谈一场长久的恋爱。得用心,得懂它,得花时间调教。药只是个媒人,成不成,还得看你俩怎么相处。你说,这药到底该咋吃才安全?大家伙儿有啥经验,评论区聊聊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