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回收第三巨头,营收暴涨却亏3亿,上市能翻身吗?

2025-09-08 17:00:06
18168

闪回科技想上市,却被亏损、投诉和对赌协议卡得死死的!这家号称中国第三大手机回收公司的企业,最近又向港交所递了招股书,想冲刺上市。可现实却像一盆冷水泼下来,业绩年年亏,成本高得吓人,消费者还频频吐槽,上市路咋就这么难走呢?

闪回科技主打二手手机回收和销售,靠“闪回收”和“闪回有品”两个品牌吃饭。简单说,就是从消费者手里低价收旧手机,修整后再卖出去,赚个差价。听起来挺简单,可干起来却没那么容易。2021年到2024年,公司收入从7.5亿元涨到12.97亿元,2025年上半年更是达到8.09亿元,增长速度不算慢。可问题来了,赚得多却不挣钱,四年半亏了3.37亿元!这钱花得比流水还快,咋回事?

最要命的是成本高得离谱。闪回科技的销售成本像坐火箭一样往上窜,2021年6.88亿元,2024年直接冲到12.35亿元,2025年上半年也有7.59亿元。成本占收入的93%以上,留给利润的空间几乎没有。为什么成本这么高?因为公司得花大钱建检测中心、买设备,还要给上游供应商掏不少钱。公司用“回收-检测-加工-销售”的模式,设备和人工都得砸钱,物流、推广费用也一个劲儿往上涨。结果呢,赚的钱都填进了这个无底洞。

毛利率低得让人心疼。2021年到2025年上半年,闪回科技的毛利率一直在4.8%到8.2%之间晃荡,远不如行业老大爱回收的19.9%到26.3%。这说明啥?公司控制成本的能力太弱了!为了抢货源,闪回科技得提高回收价格,可这又挤压了利润空间。市场上,苹果、小米这些大牌也推出自己的回收平台,竞争越来越激烈,闪回科技想赚点钱,真是比登天还难。

上游供应商也是个大麻烦。闪回科技的二手手机主要靠“以旧换新”收回来,合作对象是大牌手机厂商、运营商和零售商。2021年到2025年上半年,公司从这些渠道收了103.3万到150.5万台手机,采购金额高达5.38亿元到10.36亿元,占销售成本的76.4%到83.9%。更扎心的是,公司特别依赖一个大供应商,疑似小米集团,采购金额占比最高时达到49.3%。这就像把鸡蛋全放一个篮子里,一旦供应商缩减供货,闪回科技的生意立马就得凉。

销售渠道也卡住了脖子。闪回科技主要靠自家的“闪回有品”线上平台卖货,2021年到2025年上半年,这块收入占总收入的78.5%到89.0%。第三方电商平台,比如淘宝、京东,贡献的收入却少得可怜,只有5%到10.1%。现在直播电商那么火,闪回科技却没跟上步伐,错过了拉新客、扩市场的机会。单一的销售渠道就像一条腿走路,风险大得很。

更别提对赌协议的压力了。公司在几轮融资中签了赎回条款,要是2025年底前上不了市,就得掏近8亿元回购股份。可公司账上的现金呢?2021年到2025年上半年,只有5510万元到1.198亿元,远远不够还债。一旦触发赎回,公司可能连裤子都得赔进去。这压力,换谁都得睡不着觉。

消费者投诉更是雪上加霜。在黑猫投诉平台上,“闪回收”被吐槽了1262次,问题五花八门:回收时故意压价、手机被掉包、卖的二手机质量差、宣传不实。有个消费者说,自己的手机明明好好的,还录了视频证明,结果闪回收硬说屏幕有划痕,报价直接砍了一大半。小红书、抖音上,类似吐槽也是一抓一大把。这说明啥?公司的品控有漏洞,回收和检测环节不严,消费者信任度直线下降。

为啥会这样?根子还在商业模式上。闪回科技九成以上的货源靠“以旧换新”,上游供应商又高度集中。为了省成本,公司可能在质检上偷工减料,或者故意压低回收价。这么干短期能省点钱,可长远看,消费者不买账,口碑一落千丈,上市的路只会越走越窄。

这事儿还没完。闪回科技能不能翻身,关键看它能不能解决成本高、渠道单一和消费者信任的问题。你觉得他们能行吗?要是换成你,会咋办?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来自原作者,不代表天天在线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责任编辑:水仙花
猜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