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新闻
天天在线汽车
天天在线文旅
天天财经116
天天在线App
南京一位护士小张,40岁,平时身体硬朗,却突然胸口闷得像压了块石头,心跳时快时慢,夜里还被心悸吓醒。她吓得赶紧跑医院做检查,心电图、心脏彩超、24小时动态心电图,折腾一圈,医生却说:“你的心脏没问题!”可症状越来越重,她急得满头汗,到底是怎么回事?原来,她得的不是真“心病”,而是“心情”惹的祸——心脏神经症。
小张的遭遇并不少见。很多人胸闷、心慌,以为自己心脏坏了,四处求医,检查做了一堆,结果全是“正常”。根据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数据,在有慢性胸闷、心悸症状的人群中,30%其实是心身疾病,里面一半以上是心脏神经症。这病听着吓人,其实是身体的“假警报”。心脏没坏,但信号乱了,就像手机信号满格,却老是掉线。
心脏神经症到底是啥?简单说,它是种功能性毛病。心脏本身没毛病,但人老觉得心慌、胸闷,甚至疼。世界卫生组织早就把它列为心身疾病的一种。症状真实,检查却正常,很多人跑医院跑断了腿,最后才发现,问题出在心理压力和神经调节上。《中华心身医学杂志》2024年的一篇研究说,这病的误诊率高达58.7%,不少人被当成冠心病治,白花钱还耽误时间。
为啥会得这种“假心病”?原因其实很常见。先是压力太大。护士、老师、程序员这些职业,天天加班、熬夜,精神紧绷,神经系统容易乱套。小张就是这样,医院轮班忙得没空喘气,压力像滚雪球,越攒越大。第二个原因是身体素质差。现代人坐得多、动得少,作息乱七八糟,心跳调节的“开关”变敏感,稍微一紧张就心慌。第三个问题更普遍:健康焦虑。很多人一感觉不舒服,就怀疑自己得了大病,手机里装一堆健康App,天天测心率,越测越慌。
小张的转机来得挺意外。她参加了一次江苏省人民医院的心身疾病义诊,医生一听症状,结合检查结果,确诊了心脏神经症。她听完哭笑不得:“我这忙活半天,原来是心累!”医生告诉她,这病不怪她“矫情”,是实打实的毛病,很多人都有,只是没当回事。
怎么治这病?核心是“调心”。心理疏导最重要。专业心理咨询能帮患者认清症状,缓解焦虑。现在不少大医院开了心身医学门诊,专门对付这类问题。药物也能帮忙,比如普萘洛尔、帕罗西汀这些药,能稳住神经,但得听医生的,不能乱吃。中医也不赖,针灸加中药汤剂效果不错。江苏省中医院研究过,针灸配中药治这病,效果高达87.5%,而且不容易反复。
光靠医生不行,自己得使劲。小张开始调整生活,尽量睡够7小时,晚上不刷手机,改成听轻音乐。医生还建议她多运动,她试着每天快走半小时,感觉整个人都轻松了。她还戒了咖啡,咖啡因会让人更心慌。慢慢地,她的症状少了,夜里也能睡个好觉。
不过,这病容易反复。压力一大,症状可能又冒出来。医生提醒,规律作息是“保护伞”,运动是“强心剂”,心态得放宽。跟朋友聊聊天,压力别憋着,找人倾诉比自己硬扛强。定期体检也很重要,先确认心脏没真毛病,才能安心治“假心病”。
心脏神经症给人的启发挺大。身体不舒服,不一定是器质性问题,可能真是心在“喊救命”。现在生活节奏快,压力像座山,很多人都在硬撑。偶尔停下来,听听身体的声音,也许能少走弯路。老话说得好:“心顺了,气就顺了。”身体不舒服的时候,别光想着吃药,调调心态,兴许问题就解决了。
小张现在好多了,工作之余学会了打八段锦,还拉着同事一起练。她笑着说:“以前总觉得心脏要跳出来了,现在知道,心态稳了,心跳也稳了。”这病让她明白,健康不只是没病,更是心里的那口气顺不顺。
这事还没完。你说,这“假心病”是不是很多人都有?要不,试试小张的方法,运动运动,找人聊聊,兴许心就敞亮了。你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