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回收巨头连亏10亿,五兄弟冲刺IPO,却陷行业低谷

2025-09-10 12:00:04
18555

金晟新能第三次冲刺港交所上市,背后是锂电池回收行业的大风口!这家广东企业由五兄弟创立,十几年时间从一家小厂做到全球第二大锂电池回收企业,可最近却连亏两年半,亏了快10个亿。到底咋回事?咱们来聊聊这家公司的故事和行业里的那些事儿。

金晟新能的起点在广东肇庆。2010年,李氏五兄弟——李森、李鑫、李尧、李炎、李汪凑在一起,开了家做硫酸镍生意的小公司。那时候,他们没想过会跟新能源挂钩,就是老老实实做点化工生意。到了2014年,他们瞅准了锂电池回收的商机,果断跟两家投资公司合伙,在江西开了睿达新能源,专门干电池回收的活儿。这一步,算是踩中了新能源的节拍。

为啥要回收锂电池?简单说,电动车、手机、储能设备里的电池用久了就得“退休”。这些退役电池不能随便扔,里面有锂、镍、钴等值钱的材料,回收不仅能省钱,还能保护环境。金晟新能干的就是把这些旧电池拆开,提炼出碳酸锂、硫酸镍、硫酸钴等材料,再卖给电池厂,比如东风鸿泰、国轩高科这些大客户。2024年,他们的回收生意收入全球第二,仅次于行业老大格林美,第三方回收企业里更是排第一。

生意看着风光,可赚钱不容易。2022年,金晟新能赚得盆满钵满,收入29亿,利润1.51亿。那年电动车市场火爆,电池材料价格高得离谱,碳酸锂一吨卖到42万多。可好景不长,2023年和2024年,碳酸锂价格跟坐过山车似的,跌到8万多一吨,硫酸镍、硫酸钴也一个劲儿往下掉。价格一跌,金晟新能的日子不好过了,2023年亏了4.71亿,2024年亏了3.44亿,今年上半年又亏了1.44亿,两年半亏了快10亿。

亏钱的原因不难找。电池材料价格跳水,卖出去的东西还没买进的原料贵,生意自然亏本。行业里还有个问题,回收企业建了很多厂,可旧电池没那么多,原料不够,成本高得吓人。专家王学雷说了,这就像“面粉比面包还贵”,你说这生意咋做?金晟新能的毛利率也惨不忍睹,2023年是负5.4%,2024年是负4.1%,今年上半年好歹爬到正3.5%,靠的是钴产品价格涨了点,加上生产技术改进,成本降了些。

金晟新能的财务状况也不乐观。2022年,他们账上还有6.56亿的流动资产净值,可到2023年就变成1.7亿的流动负债,2024年更糟,欠了9.57亿,今年上半年欠到10.29亿。资产负债率也从2022年的48.5%窜到73.3%,账上现金只有不到4000万,却背着18亿的短期债务。这压力,换谁都得捏把汗。

面对困境,金晟新能没闲着。他们计划上市募资,钱主要用来建新厂、买原料、搞研发、招人才。他们在肇庆、宜春、赣州有三个回收基地,2023年能处理10万吨三元锂电池和4万吨磷酸铁锂电池。今年上半年,产能利用率掉到53.2%,主要是升级生产线耽误了生产。不过,碳酸锂的产能利用率倒是涨到92.3%,说明他们还在努力调整,争取多回点本。

行业里也不是没希望。专家王学雷说,锂电池回收是个“后周期”行业,未来十年增长稳得很,预计年复合增长率超35%。为啥?电动车电池寿命一般5到8年,2018年那波新能源车热潮的电池,2028年左右就得大规模退役。到2030年,中国废弃电池能达到309万吨,回收市场规模可能破千亿。金晟新能要是能熬到那时候,日子肯定好过。

金晟新能还在积极布局。他们跟东风汽车合资开了新能源公司,还在湖北黄冈签了个103亿的大项目,打算建回收和正极材料厂。海外也没落下,今年跟印尼一家公司合作,计划建废旧电池处理中心,初期一年处理5万组电池包。这步棋走得巧,既能降成本,又能打开国际市场。

比起行业老大格林美,金晟新能的路子有点不一样。格林美不光回收电池,还做三元前驱体、正极材料,产品线长,毛利率高,今年上半年达到12.48%。金晟新能主要靠卖碳酸锂、硫酸镍,产品偏上游,利润空间小。格林美2022到2024年年年赚钱,今年上半年利润近8亿,甩了金晟新能好几条街。金晟新能想追上,得在下游产品上多下功夫。

上市这事儿,金晟新能也不是第一次折腾。2022年,他们想在A股上市,找了中金公司辅导,可去年8月放弃了,转头冲港交所。去年12月第一次递表,没成,今年9月又试了一次。这是第三次冲刺,压力不小。他们融过四轮资,13亿多,股东里有复星、达晨这些大牌,估值一度喊到120亿,可今年胡润榜上缩水到73亿。上市要是成了,资金压力能缓解不少。

锂电池回收这行,机会多,挑战也不少。金晟新能的客户集中度高,2025年上半年,前五大客户占了67.3%的收入,最大客户占45.2%。万一这些客户跑了,生意就悬了。供应商这边也差不多,最大供应商占了35.2%的采购额,依赖度不低。行业竞争也越来越猛,宁德时代、赣锋锂业这些大厂都开始抢回收生意,金晟新能得加把劲儿。

未来咋走?金晟新能得稳住阵脚。一方面,优化生产,降成本,熬过价格低谷;另一方面,拓展下游,学格林美做点高附加值的产品。他们还在研发上花心思,去年主导了个国家级项目,研究机器人拆解电池,技术实力不弱。只要能顶住眼下的亏损,抓住退役潮的机会,翻身不是梦。

这行当,说白了,就是个“熬”字诀。金晟新能的五兄弟,从小厂做到独角兽,底子是有的。现在行业低谷,亏得心疼,可未来市场那么大,谁能笑到最后,还得看谁能坚持。读者朋友们,你们觉得金晟新能能靠上市翻盘吗?锂电池回收这门生意,又会怎么变?欢迎留言聊聊!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来自原作者,不代表天天在线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责任编辑:水仙花
猜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