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新闻
天天在线汽车
天天在线文旅
天天财经116
天天在线App
天津蓟县一个农村大集上,羊杂汤的香味能把人肚子里的馋虫勾出来。摊位前热气腾腾,锅里汤咕嘟咕嘟冒泡,旁边摆着切好的羊杂,红白相间,看着就让人流口水。这摊子没招牌,没店面,却天天围满了人,连城里人都特意开车来吃。
老板是个五十多岁的大叔,笑起来一脸憨厚。他站在摊前,手里刀飞快,切羊杂的动作行云流水。大叔说,这手艺是家里传了五代的,从他姥爷的姥爷那辈开始,算起来得有上百年历史了。他从二十多岁接手,风吹日晒在大集上摆了快三十年。摊子虽小,名气不小,连本地电视台都来拍过。
这羊杂汤的做法看着简单,其实门道不少。羊杂得提前煮好,火候不能大也不能小,煮得太老嚼不动,太嫩又没味。切好的羊杂装碗里,舀一勺老汤冲进去,再倒回锅里,来回冲两遍,热气把羊杂的香味全带出来,最后再加一勺汤,撒点葱花香菜,一碗热腾腾的羊杂汤就好了。那锅老汤是关键,熬了几十年,里面还有个中药材的料包,闻着香,吃着更香。
买汤的方式也随性,想吃多少买多少。论斤称,50块一斤,全是实打实的肉,带回家自己再加工,够一家人吃得满足。想直接吃,就点一碗,15块、20块、25块三个价,随你挑。大叔说,点小份就够,量足得很。有人爱吃羊肝,有人爱吃羊肚,大叔随手一捞,想吃啥给你加啥,绝不含糊。
摊子周围没啥讲究,大棚底下几张小桌,食客们端着碗,边吃边聊,气氛热闹得像过年。来吃的多是老主顾,附近村里的人,聊着家长里短,偶尔还跟大叔开两句玩笑。城里来的年轻人也多,端着碗拍个照,发到网上,评论里全是“好吃”“正宗”的夸赞。
可网上也有不同的声音。有人觉得,五代传承的美食,咋还窝在大集上摆摊?要真是祖传手艺,早该开个大店了吧?这话一出,网上吵翻了天。有人说,大集上的小摊才接地气,开了店说不定味道都变了。有人觉得,摆摊不代表手艺差,可能是老板不想折腾,守着老味道更踏实。
大叔对这些议论倒是不在意。他说,摆摊自由,离家近,跟老主顾聊聊天,心里舒坦。开店成本高,规矩多,他怕忙不过来,坏了手艺。守着这摊子,五代人的心血都在里头,味道没变,情怀也没丢,这就够了。
这摊子的魅力,不光在味道,还在人情味。大叔跟每个客人唠几句,熟客来了还会多送一勺汤。摊子旁边的老太太,端着碗跟邻居聊村里的事,年轻人拿着手机拍视频,笑着说要“安利”给朋友。这种场景,在城里的大饭店里可找不到。
数据上,蓟县这大集每年吸引几万人来逛,羊杂汤摊是其中最火的摊位之一。据说高峰时一天能卖几百碗,算下来一年光这小摊的收入就不低。可大叔从没想过涨价,15块一碗的价,十几年没变过。他说,街坊邻居吃得起,生意才能长久。
网上吵归吵,到底好不好吃,来了才知道。你说,这么一碗羊杂汤,值不值得跑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