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加持黄杨木雕,效率翻10倍,传承却新生?

2025-09-17 13:30:04
18472

浙江乐清的黄杨木雕厂最近火了!一家叫盛艺木雕厂的企业,靠着电力升级,生产效率翻了十倍,产值涨了五倍,彻底摆脱了过去手工慢、收益低的困境。负责人潘献知笑得合不拢嘴,直夸供电公司服务贴心,给了他们转型的底气。

黄杨木雕是乐清的宝贝,也是国家级非遗,和东阳木雕、青田石雕并称“浙江三雕”。这种木雕看着简单,实际上可不简单,雕出来的作品细腻得像画,衣服褶子、头发丝都能刻得清清楚楚。最早的黄杨木雕《李铁拐像》还躺在故宫博物院,600多年了,依然风采不减。

过去,木雕全靠手艺人一刀一刀刻。选好木头,敲出形状,再用刮刀、卡钳一点点磨,费时又费力。一件作品,少说也要好几天,慢的甚至得一个月。成本高、效率低,年轻人都不愿意学这门手艺,觉得太苦、赚得少,传承一度岌岌可危。

为了让这门老手艺活下去,乐清下了不少功夫。当地建了“非遗工坊”和“传习所”,还办展览、搞师徒传承,吸引年轻人来学。潘献知就是其中一位传承人,他打小跟木雕打交道,深知这门手艺的珍贵,也明白不改变不行。

变化来得比想象中快。2023年起,供电公司开始给木雕产业“输血”。他们新装了14台变压器,增加了4800千伏安的电力容量,还改造了4.29公里的高压线路和6.6公里的低压线路。有了充足的电,木雕厂的生产方式彻底变了样。

现在,盛艺木雕厂里多了不少“新伙伴”。电磨机、迷你电磨笔、工业级雕刻机,这些设备让生产效率飞起来。过去几天才能完成的工序,现在最快20分钟搞定,精度还更高。潘献知说,8台机器一起开动,效率是手工的10倍,产值直接翻了5倍。

供电公司也没闲着。他们针对木雕厂用电需求多、分布散的特点,推出了“一户一策”的服务。盛艺木雕厂想增容,从19千瓦提到50千瓦,供电公司48小时就办好了。现场勘查、资料收集一条龙,还帮企业把老旧线路换了,安全隐患全清零。

潘献知感叹,过去手工雕刻太慢,年轻人不愿意干,觉得没前途。现在有了机器,切割、抛光全靠电,不仅快,还安全。年轻人看到这行能赚钱,也愿意留下来学手艺,传承有了新希望。

电力带来的不只是效率,还有底气。潘献知说,机器替代了大部分手工环节,他们现在敢接大订单,敢想怎么把黄杨木雕卖到全国,甚至国外。厂里的工人也干劲十足,觉得这行有奔头。

黄杨木雕承载了千年的匠心精神。如今,电力的加持让这门老手艺焕发新生。从方寸之间的精雕细琢,到如今的“指尖经济”,乐清的木雕产业正在用现代化的方式,讲好传统文化的故事。

这事儿让人挺感慨。传统手艺和现代科技结合,既保住了老祖宗的宝贝,又让年轻人看到了希望。电力不只是电,更是点亮产业的火种。你说,这黄杨木雕的未来,是不是还能更精彩?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来自原作者,不代表天天在线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责任编辑:水仙花
猜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