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岁大爷炸鸡20年,最香味道三代传,拒加盟为哪般?

2025-07-27 13:31:08
18503

山东泰安一位70岁的大爷,做了20年炸鸡,硬是凭着一股倔劲儿,把小店开成了当地人心里的“味道招牌”。他不靠花哨的广告,也不搞什么加盟连锁,愣是靠一双老手和一颗真心,把炸鸡做成了老少三代都爱吃的美食。这事儿听起来简单,可背后是大爷20年的坚持和对味道的死磕。

20年前,大爷刚退休,闲不住,想找点事儿干。他逛街时看到年轻人排队买洋快餐的炸鸡,觉得这玩意儿挺有意思,但又有点不服气。凭啥咱中国人就得吃外国味儿的炸鸡?大爷心一横,决定自己开个炸鸡店,琢磨出适合中国人口味的做法。

刚开始,大爷的店门可罗雀,没啥人愿意试。毕竟那时候,肯德基、麦当劳的名头响,谁会去一个老头儿开的路边小店?大爷没泄气,天天在家研究配方,鸡腿怎么腌,油温咋控制,面粉裹多厚,他试了又试。慢慢地,有人尝了鲜,觉得味道不赖,街坊邻居开始口口相传,店里才有了人气。

大爷的炸鸡有个特点,讲究个“中庸”。他常挂嘴边的一句话是:“不咸不淡,味道正好。”这话听着朴实,却是他20年钻研的心得。鸡腿、鸡翅得用新鲜货,前一天腌好放一夜,入味才透。裹上面粉,不能太厚,炸出来得外酥里嫩,还得有点汁水。大爷用的是大铁锅,不是洋快餐那种专业炸锅,但这锅炸出来的鸡,香得让人咽口水。

价格上,大爷也实诚。现在鸡肉、油价都涨了,可他家的炸鸡还是33块一斤,没变过。大爷说,涨价怕老顾客吃不起,宁可自己少挣点,也得让大家吃得舒心。每天早上,他亲自处理鸡肉,腌制配料,忙得脚不沾地。来店里买炸鸡的,有白领,有学生,还有抱着孙子的老人,都是冲着这口熟悉的味道来的。

大爷有个心愿,想让中国人吃上属于自己的炸鸡味儿。他不爱洋快餐那套甜腻的调料,也不想学他们的做法。他跑遍市场,试了无数种配料,调出一种咸香适中的味道,辣得刚好,香得够劲儿。食客里有个老顾客说,小时候爸妈带他来买,长大了带女朋友来吃,现在自己当爹了,还带着孩子来。20年,三代人,吃的是一份不变的味道。

有人眼红大爷的生意,想加盟开分店,还有人想拜师学艺,都被大爷拒绝了。他不是不想教,是怕别人偷工减料,砸了招牌。大爷说,炸鸡这东西,良心最重要。要是有人拿他的配方做糊弄人的东西,吃亏的还是顾客。他宁可小店规模不大,也得保证每块鸡都是自己亲手做的味道。

大爷的店不大,门面也老旧,可每天排队的人不少。有回有个年轻人点了一斤炸鸡,吃完直夸:“这味道,比洋快餐强!”大爷听了,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他不图赚大钱,就图这份认可。20年过去,泰安城里换了多少招牌,可大爷的炸鸡店还在,成了不少人心里的“老地方”。

炸鸡这行当,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难。难的是几十年如一日,把简单的事做到极致。大爷的坚持,让人想到老手艺人那股子倔强。他不光是在炸鸡,更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告诉大家:咱中国人的味道,不比谁差。就像家里做的饭,带着烟火气,带着人情味。

这20年,大爷没少遇到难题。原材料涨价,店租涨,身体也不如年轻时硬朗了。可他从没想过关店。问他为啥,他说:“我这店,卖的不只是鸡,是老顾客的念想。”这话听着暖心,也让人有点感慨。如今这世道,多少人做事图快图多,大爷却用20年,守住了一份慢工出细活的初心。

大爷的故事,也让人忍不住想:咱中国人自己的味道,到底是啥?是小时候巷子口的那碗面,还是节日里家里的饺子?大爷的炸鸡,兴许就是这种味道的代表。它不花哨,不张扬,却能让人吃一口就记住,吃一口就觉得亲切。这种亲切感,才是真真切切的文化自信。

这事儿还没完。大爷说,只要身体允许,他就继续炸下去。以后谁能接他的班?他的配方会不会传下去?这些问题,谁也不知道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大爷的炸鸡,已经在很多人心里,留下了一份抹不去的味道。你觉得呢?什么样的味道,能让你记住一辈子?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来自原作者,不代表天天在线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责任编辑:水仙花
猜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