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新闻
天天在线汽车
天天在线文旅
天天财经116
天天在线App
广州街头的客家腌面,火了这么多年,到底有什么魔力?一碗热腾腾的面条,配上鲜香的猪杂汤,端上来就能让人肚子咕咕叫。尤其在广州,客家人多,这道地道美食愣是站稳了脚跟,成了不少人早餐、午餐的首选。
我第一次吃腌面,还是刚上班那会儿。楼下有家小店,老板是客家人,店面小得可怜,五张桌子挤得满满当当。每天早上七点开门,晚上九点多才打烊,除了下午歇口气,店里从没空过。那天我起早赶到公司,饿得不行,想着吃碗腌面垫垫肚子。结果还没到门口,就看到店里坐满了人,排队打包的都得等上十来分钟。无奈只能打包回办公室,打开一看,同事桌上清一色都是这家的腌面。生意好得让人眼红!
这家店的腌面,做法简单却有讲究。面条筋道,汤底用猪骨熬得浓郁,再撒点葱花,配上猪杂,香得不行。一碗面大概15块钱,实惠又管饱。那会儿我一个月工资不高,但这价格吃得起,隔三差五就去报到。老板说,他们家腌面用的是客家老手艺,调料都是自己配的,汤底每天熬,绝不偷懒。难怪吃一口就忘不了。
最近我家附近也开了家新腌面馆,装修得挺有心思。店里黄澄澄的墙面,挂着客家文化的摆件,还有块牌子写着腌面的来历。看着就觉得舒服,像走进了一段故事。我点了一份招牌腌面,28块钱,端上来跟老店差不多:一碗面,一碗猪杂汤。味道确实不错,汤鲜面滑,但这价格在城中村里有点扎心。旁边猪脚饭10块钱一碗,烧腊饭12块,个个爆满,这家腌面馆却冷冷清清,饭点也就七八桌人。
为什么新店生意不行?价格肯定是关键。腌面这东西,图的就是实惠和方便。28块钱一碗,偶尔吃吃还行,天天吃谁的钱包受得了?再说,城中村里大家伙儿都忙着上班,吃饭就想快点、便宜点。隔壁街有家老店,15块一碗,味道不比这家差,生意火得不行,每天排队都得挤。我问了问,老店老板说,他们从不涨价,就是想让大家吃得舒心。
说到腌面的历史,它可是客家人的心头好。客家人迁徙到南方,带上了自己的饮食习惯。腌面简单易做,食材也不贵,面条用盐腌过,煮出来特别有嚼劲。汤底多半用猪骨、猪杂熬,营养又美味。早些年,广州的客家人聚居区,腌面摊随处可见。后来城里人吃惯了,也慢慢成了广州街头的一道风景。据说,广州现在有上千家腌面店,大大小小,生意好的每天能卖几百碗。
不过,腌面要想火,价格得接地气。像我楼下那家老店,15块钱一碗,量大味美,回头客多得数不过来。新店装修再好,价格一高,顾客就不买账了。毕竟,吃饭这事儿,味道重要,钱包更重要。城中村的打工人,图的就是一口热乎饭,填饱肚子还能省点钱。
新店的老板也不是没想法。他店里搞了不少活动,比如点餐送饮料,或者周末打折。可生意还是没起色。我去吃的时候,跟老板聊了几句,他说装修花了不少钱,租金也高,只能定高价回本。可这法子,明显没抓住顾客的心。广州人吃腌面,讲究的是那口熟悉的味道和实惠的感觉,装修再好,也比不上满满一碗的满足感。
这让我想起个事儿。朋友老李,开了家小吃店,卖的是潮汕牛肉丸。他一开始也想走高端路线,店里弄得漂漂亮亮,价格定得比别人高。结果呢?一个月没几个人光顾。后来他把价格降下来,味道抓牢,生意才慢慢好起来。现在他店里天天排队,牛肉丸都供不应求。做餐饮,味道是王道,价格得亲民,这道理听起来简单,做起来可不容易。
腌面这行当,说到底还是得靠老手艺和真心。客家腌面的魅力,在于它简单又实在。无论你是上班族还是学生,一碗热面下肚,疲惫感都能少几分。可现在物价涨,租金高,不少店家不得已涨价,生意却越来越难做。像我常去的那家老店,靠着薄利多销,硬是撑了十几年。老板说,只要有人爱吃,他们就一直做下去。
新店的未来咋样?不好说。老板如果能把价格降一降,味道再稳定点,说不定能吸引更多人。毕竟,广州人对腌面有感情,谁不想下班后吃碗热乎乎的面,舒舒服服回家呢?可如果价格一直高,估计还是得靠游客撑场面,回头客不好找。
腌面这事儿,折射出不少门道。做生意,得摸准顾客的心思。味道好,价格公道,生意自然来。广州街头的腌面,承载了多少人的日常烟火气?从早到晚,忙碌的人总能在这碗面里找到点安慰。你说,这碗面贵不贵,值不值?换你,你会选哪家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