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新闻
天天在线汽车
天天在线文旅
天天财经116
天天在线App
河南一位老爷子,七十多岁了,还在自家小院里忙活,开了个小饭馆,天天炖汤做菜,忙得不亦乐乎。别人退休都想着歇着,他却闲不住,守着灶台,端出热腾腾的鸡汤、排骨汤,引得街坊四邻争相来吃。这老爷子的故事,简直就是“活到老,干到老”的真实写照!
老爷子的小饭馆,其实就是他家改出来的。几间屋子摆上桌椅,简简单单,客人来了随便坐,想吃啥就点啥。店里没菜单,全凭老爷子当天准备的食材,有啥做啥,没啥就拉倒。点菜的客人得提前打电话预订,不然来了可能白跑一趟。老爷子说,这么多年,来的都是老熟人,接个电话就能猜出是谁,熟得跟家里人似的。
做菜这事儿,老爷子可不含糊。鸡汤、鸭汤、牛肉汤、羊肉汤,样样拿手,尤其是炖汤,味道浓得让人直流口水。拿炖鸡来说,他先把鸡肉下锅炒,炒出香味,再加热水煮开,最后倒进土罐,文火慢炖俩小时。汤汁白得像牛奶,鸡肉软得筷子一夹就散,入口满嘴香,连骨头都能嚼出味儿。
食材上,老爷子挑得特别严。送来的鱼得活蹦乱跳,鸡得大小合适,洗得干干净净才能入锅。他常说:“做菜跟做人一样,马虎不得。”就连配菜的葱姜蒜,他都亲自挑,差一点的直接不要。老爷子这股认真劲儿,让人吃了就觉得放心,觉得值。
最近几年,物价涨得厉害,店里的汤也跟着涨了价。一锅汤现在得130块,比以前贵了不少。但老爷子用的食材都是整只鸡、整条鱼,实打实的料,喝一口汤,满嘴鲜味,性价比甩外面那些连锁店几条街。来吃饭的客人,没一个觉得贵,都说:“这价钱,值!汤好喝,材料真。”
老爷子做菜还有个特点,量控制得死死的。不够吃可以加,但绝不让你点多,免得浪费。他常盯着客人盘子看,要是剩菜了,脸就拉下来,嘀咕着:“粮食来得不易,浪费可不行。”这话听着耳熟,跟小时候爸妈唠叨的一样,句句在理。来吃饭的人,不光填饱肚子,还得了一课节约的道理。
这小饭馆开了二十多年,没招牌,没广告,全靠老顾客口口相传。老爷子说,他也不指望发大财,就是喜欢做菜,喜欢看大家吃得开心。每天早上,他五点多就起床,收拾食材,忙活一天也不喊累。街坊们都说,老爷子这是在用做菜锻炼身体,顺便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除了炖汤,店里还能炒点家常菜,像青椒炒肉、土豆丝啥的,味道都不赖。但老爷子不爱做复杂的菜,图个简单实在。他常说:“好菜不用花里胡哨,食材新鲜,火候到位,就够了。”这话听着简单,干起来却不容易,多少人一辈子也学不会这手艺。
老爷子的生活方式,让人看着就佩服。别人上了年纪,可能就想着享清福,他却觉得闲着没意思。做菜、招呼客人、跟老顾客聊两句,这些事儿让他精神头十足。街坊们聊起来,都说:“这老爷子,活得比年轻人还带劲!”
生意好归好,老爷子也有自己的原则。店里不接大单,也不搞团购,图的就是个清净。他说:“做菜是件开心的事,忙得晕头转向就没意思了。”这话听着简单,却透着老一辈的智慧:做事得有度,生活得有味。
这家小饭馆,不光是吃饭的地儿,更像是个老街坊聚会的地方。来的客人,三五成群,边吃边聊,聊家常,聊往事,气氛热乎得像过年。老爷子在厨房忙活,偶尔探出头来跟客人唠两句,笑得跟个老小孩似的。
这事儿让人忍不住想,咱自己是不是也能学学老爷子?不管是做菜、种花,还是干点别的啥,找点让自己开心的事儿,日子是不是也能过得更带劲?老爷子的小饭馆,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一种踏实又快乐的生活方式。你说,这么接地气的日子,谁看了不羡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