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亿投资15年建成的深圳首座大悦城:73万㎡综合体遭遇60万㎡新增供应,开业热销能否破局?

2025-07-22 14:26:26
18330
深圳首座大悦城正式亮相。

总投资200亿元、历经15年打磨的深圳首座大悦城正式亮相,在商业体密集供应与本土巨头环伺的市场中,其热度能否转化为持久竞争力引发行业深思。

15年磨一剑:200亿资金托起73万㎡综合体

作为大悦城控股布局一线城市的收官之作,这座总建筑面积73万平方米的超级综合体,自2010年启动规划至2025年7月开业,用15年时间完成了从老旧工业区到商业新地标的蜕变。项目涵盖商业、住宅、办公等多元业态,其中商业部分建筑面积达25万平方米,配备2500个停车位,采用“盒子Mall+街区+屋顶空间”的开放式布局,适配南方气候与年轻客群需求。

开业首周:25万㎡商业空间创下近2000万销售额

开业初期的市场反馈显示,7月12日开业当天,近100家品牌斩获全国销售冠军,近50家品牌总销售额(不含Apple、汽车)接近2000万元;一周后商场仍维持高人气,餐饮区午后即出现客满停号现象,印证了消费者对新商业体的热情。据界面新闻报道,有消费者专程从福田区前往体验首店集群,反映出项目在品牌引进上的吸引力。

供应潮来袭:60万㎡新增商业体添区域竞争压力

然而,深圳商业市场正经历史上最大供应潮。世邦魏理仕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深圳新增34.9万平方米零售物业,未来六个月预计还将迎来超60万平方米新项目。仅宝安区就聚集了近40个商业综合体,总商业体量超310万平方米,其中深圳大悦城周边5公里内分布着10余个竞争项目,下半年还将有宝安怀德万象汇等新体入市。

成长路不易:3500家商户搬迁与定位的多次调整

从项目本身看,其发展历程充满挑战。2010年启动的宝安25区城市更新项目,因涉及3500家商户、近万名从业人员的老旧工业区拆迁,仅谈判阶段就耗时7年,2017年才正式动工,期间又因规划调整多次延期。商业定位也从早期的区域型购物中心,逐步调整为“特区活力新潮向”的开放式综合体,体现了对市场变化的适应。

市场格局:310万㎡商业体量下的差异化之路

行业数据显示,深圳商业呈现独特生态。世邦魏理仕指出,这座城市商业具有“新”特征——城市缺乏历史商业文化积淀、外来人口占比高、科技与创意产业催生年轻新贵,消费结构呈现高端购买力与“烟火气”并存的分化特点。在此背景下,既有华润万象城等高端项目占据头部,也有鸿荣源壹方城等本土企业深耕社区,还有K11ECOAST以艺术商业融合吸引年轻客群。

企业期待:401亿商业销售额背后的转型寄托

对于大悦城控股而言,深圳项目承载着特殊意义。2024年财报显示,公司开发业务全口径签约金额同比下降20%,归母净利润亏损扩大至29.8亿元,近三年累计亏损超70亿元;而商业板块表现相对稳健,全年购物中心销售额401亿元,同比增长16%,客流量3.66亿人次,同比增长22%。作为重资产旗舰项目,深圳大悦城的长期表现将直接影响企业战略转型信心。

转型探索:REITs上市后的资产盘活实践

目前,大悦城控股正加速“轻重并举”转型,以成都大悦城为底层资产的REIT产品已成功上市。克而瑞研究认为,通过管理输出、基金运营与REITs发行等组合手段,企业有望盘活存量资产缓解现金流压力。

结束语:在商业供应持续放量的深圳市场,这座历经15年打造的超级综合体,能否凭借25万平方米商业空间实现差异化突围,将开业初期的流量优势转化为长期经营“留量”,不仅考验着运营方的本土适配能力,也折射出一线城市商业地产的转型探索。

(内容综合自界面新闻)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来自原作者,不代表天天在线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责任编辑:言攀_XN051
猜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