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新闻
天天在线汽车
天天在线文旅
天天财经116
天天在线App
广东一位62岁大叔做了冠状动脉造影术,手术很顺利,可谁想到,术后8小时,他突然去世了。这事儿让人心头一紧,不是手术出了岔子,而是术后某个环节没跟上,酿成了大祸。咱们今天就来聊聊,这“致命一击”到底是怎么回事。
冠状动脉造影术,简单说,就是给心脏血管拍个片,查查有没有堵塞的地方。医生通过导管把造影剂送进血管,屏幕上就能看到血流情况。这技术在医院里很常见,风险低得不得了,大医院里出事的概率不到0.3%。
可这回,手术没问题,患者却在术后8小时没了。这时间点很关键,说明问题出在术后管理上。手术室里医生技艺高超,可出了手术室,疏忽一点就可能要命。术后8小时,患者身体像个定时炸弹,稍不注意就可能出大事。
最常见的问题是血栓。冠脉造影虽然没放支架,但导管插进血管,容易让血小板“激动”,形成小血块。如果术后没及时用抗血小板药,或者患者本身血液黏稠,这些小血块可能迅速变大,堵住冠状动脉,甚至引发肺动脉栓塞。结果就是,心脏突然停摆,抢救都来不及。
这位大叔可能本身就有糖尿病、高血脂,或者抽烟多年,血管早就“伤痕累累”。导管一刺激,就像火柴划过干草,血栓说来就来。如果术后没及时活动身体,或者没喝够水,血栓风险更高。数据说,术后24小时内,心脏出问题的概率是平时的4倍。
还有个容易忽略的点,是术后长时间躺着不动。尤其是老年人,血液流动慢,静脉血栓一不小心就形成,脱落后可能直奔肺部,堵住血管。这不是小事,肺动脉栓塞发作快,救命的机会只有几分钟。
造影剂也可能惹祸。虽然现在的造影剂很安全,但少数人会有迟发型过敏,喉咙肿胀、呼吸困难,严重时直接休克。更常见的是肾损伤,特别是在有高血压、糖尿病的老年人身上。肾功能一乱,心脏跟着遭殃,高钾血症可能引发致命心律失常。有研究说,术后没及时监测肾功能,肾损伤风险高出不少。
情绪也可能“火上浇油”。术后患者听说“血管有点窄”,一紧张,心跳加速,血压飙升,血管可能突然痉挛,甚至引发大面积心梗。别以为造影结果正常就万事大吉,痉挛、微血管问题在造影里看不出来,但随时可能要命。
2023年《中华心血管病杂志》有篇研究讲得清楚,术后没做24小时心电监护,心源性死亡风险高出2.1倍。尤其是像这位大叔,年纪大,可能有心律不齐史,术后没症状不代表安全。夜间突发心律失常,常常悄无声息,等发现已经晚了。
这事让人感慨,医学进步了,但风险无处不在。术后管理就像守门员,稍微松懈,球就进了。患者、家属、医生,三方得一起努力,才能把风险降到最低。愿这样的教训少一些,每条生命都能好好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