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老夫妻坚守400年小吃,7元一斤日卖300斤,年轻人却不愿接手

2025-07-30 13:30:22
18496

厦门街头一家小吃店,藏在巷子里,破旧的门面不起眼,却每天早上挤满了人。老板夫妻俩忙得满头大汗,手里不停地摊着地瓜粉粿,7块钱一斤,香气扑鼻,引得老厦门人和游客排队抢购。这家店13年没换过招牌,靠一碗地瓜粉粿,硬是养活了一家五口,成了当地人心里的“美食活招牌”。

地瓜粉粿在厦门可不是什么稀奇玩意儿。400多年历史,家家户户小时候都吃过。简单说,就是地瓜粉加水,熬成糊状,再摊成薄片,切好后炒着吃或者煮汤,软糯又带点嚼劲。听起来简单,但做起来讲究。老板说,地瓜粉得挑最好的,稀饭得熬得够烂,火候差一点,口感就差十万八千里。

这家店开在厦门老城区一条小巷子里。没门头,没广告,店面破得像没人管,但生意好得不行。每天早上6点开摊,不到中午,300多斤地瓜粉粿就卖光了。当地人来得最多,游客也慕名前来,还有快餐店和酒店直接从这儿批发。老板娘笑说:“我们这小店,靠的就是回头客。”

老板是本地夫妻,50多岁了,手艺是祖上传下来的。每天凌晨3点起床,洗地瓜、磨粉、熬稀饭,忙到晚上才歇。摊子上那口大铁锅,煎得地瓜粉粿金黄透亮,香气飘出半条街。顾客买回去,有的直接炒菜,有的煮汤,韧性好,怎么弄都不散。

价格便宜,7块钱一斤,实惠得让年轻人直呼“良心”。老板还贴心,把地瓜粉粿切成条装袋,回家直接下锅,省事儿。来买的人里,有白发苍苍的老人,也有背着书包的学生,大家边排队边聊天,气氛跟过节似的。

做地瓜粉粿不难,但要做好,费工夫。老板说,选地瓜粉是个大学问,便宜的粉口感粗,做出来不滑嫩。他们跑遍市场,专门找信得过的供货商。稀饭得用慢火熬两小时,火大了糊锅,火小了不香。摊的时候,手得稳,薄厚得刚好,不然口感差一截。

这家店13年没涨过价。老板说,街坊邻里都熟,涨价怕大家吃不起。夫妻俩靠这门手艺,供三个孩子上学,最大的已经大学毕业。他们笑说,辛苦点没事,能让大家吃上正宗的地瓜粉粿,值了。

地瓜粉粿在厦门是种情怀。小时候,家家户户的厨房里都有这道小吃,简单却暖胃。现在快节奏的生活,很多人懒得自己做,宁愿跑来买现成的。老板说,有些老顾客每周来,买回去给孙子吃,说是想让孩子记住这老味道。

可这门手艺,传承起来不容易。年轻人嫌做地瓜粉粿赚得少,学起来又得花时间,慢慢地,会做的人越来越少。老板的孩子也没一个愿意接手,觉得这活儿太累。老板叹气说:“我们做一天算一天,能多留点老味道就算没白干。”

厦门的旅游火爆,鼓浪屿、曾厝垵人潮涌动,但像这种老小吃店,才是城市真正的灵魂。游客来吃地瓜粉粿,不光是尝个鲜,更是品一份厦门人生活的烟火气。数据上,厦门每年接待游客超9000万,餐饮业收入占旅游经济大头,小吃店功不可没。

这家小店的成功,靠的不只是手艺,还有对老味道的坚持。老板夫妻从没想过扩大店面,也没想过做连锁。他们说,守着这小摊,踏踏实实做吃的,心里满足。来买的人吃得开心,他们就觉得有奔头。

地瓜粉粿的香气,飘在厦门的巷子里,也飘在每个老厦门人的记忆里。这样的小店,不只是卖吃的,更是卖情怀,卖一份对家乡的爱。以后要是少了这些老手艺,厦门的味道是不是也少了一块?

这家店的故事,让人觉得温暖又有点感慨。传统小吃能不能继续传下去?年轻人会不会接过这门手艺?或许,答案藏在每一个排队买地瓜粉粿的人心里。你觉得呢?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来自原作者,不代表天天在线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责任编辑:水仙花
猜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