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风吹出绿电潮,3000万千瓦装机量,经济咋变这么强?

2025-09-13 16:30:05
18242

吉林的大风刮出了啥?不是冷飕飕的寒风,而是吹来了一片新能源的热土!在长白山和大兴安岭之间的空地上,巨大的风车叶片呼呼转动,阳光也被“抓住”变成了电。吉林这几年可没闲着,新能源装机量已经突破3000万千瓦,成了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白城市通榆县的同发风力发电厂里,风车一个接一个,像是给大地插上了翅膀。这些风车可不是摆设,每转一圈都在给吉林攒下“绿电”。数据显示,吉林新能源装机量在“十四五”头四年就新增了1200多万千瓦,超额完成国家目标,提前一年交卷。这速度,够快吧?

再说说大安市的那个光热电站,名字听着挺高大上,叫“鲁固直流100MW熔盐塔式光热电站”。简单点说,就是一堆镜子把阳光聚到一块,把一种叫熔盐的东西加热,存起来。晚上或者阴天,照样能发电!项目负责人赵雄说了,这种技术能让绿电更稳定,不怕风吹日晒断断续续。

吉林的绿电还跑出了省,送到了北京。有一条特高压通道,叫“吉电入京”,专门把吉林的电运到首都。这条通道可是国家“十四五”规划里的重要项目。过去三年,吉林新能源外送电量每年增长29%,这数字听着就带劲,说明吉林的绿电不光自己用,还能帮别人。

绿电多了,吉林还想着咋用得更值钱。于是一堆新项目冒出来了,比如“绿氢”“绿氨”“绿醇”。这些东西听起来复杂,其实就是用绿电做出来的环保化工产品,能用在船运、农业上,减少碳排放。前不久,洮南市一个项目开始生产绿色甲醇,一年能产5万吨,消化2.2亿千瓦时的绿电,还能减排6.5万吨二氧化碳。这不就是把风和太阳变成了真金白银?

不止一个项目,吉林全省已经落地了5个百亿级的绿能化工项目。比如松原的氢能产业园,还有辽源的风光储氢氨醇项目,都在热火朝天地干。绿电变成化工产品,既环保又有高附加值,吉林这步棋走得挺妙。

新能源不光是发电,还带动了一堆产业。吉林化纤这家老牌企业,现在靠生产碳纤维火了。这种材料又轻又结实,风电设备用它,效率更高,寿命更长。今年上半年,吉林化纤的收入涨了29%,风电用的碳纤维卖得特别好,占了全国95%的市场。

通榆县的“风电大路”两边,聚集了一堆企业,像三一风电、凡瑞重工,啥设备都能在这儿买齐,省时省力。大安经济开发区也不闲着,搞起了全铁液流电池、钠离子电池这些新玩意儿。电池技术更新快,储能能力更强,绿电存得住,用得顺。

下游产业也没落下。一汽解放造出了国内第一款重型商用车的氢气发动机,还推出了17款氢能车。中车长客更厉害,试跑了一款时速160公里的氢能源列车。这不就是把绿电装进了车轮子里,跑出了吉林的新速度?

吉林的大风,过去让人裹紧大衣,现在却成了经济发展的“金风”。新能源产业从发电到化工,再到装备制造、汽车、列车,链条越拉越长。数据说,吉林新能源产业已经成了拉动经济的新亮点,带动就业,增加收入,还让吉林在绿色发展上站得更稳。

这股“绿风”还在吹,吉林的目标可不只是省里用上绿电,而是要让全国,甚至全世界看到中国的绿色力量。新能源的路还长,吉林已经迈出了扎实的一步。你说,这风还能吹出啥新花样?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来自原作者,不代表天天在线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责任编辑:水仙花
猜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