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新闻
天天在线汽车
天天在线文旅
天天财经116
天天在线App
烘焙这行在淄博火了。商场里、街头巷尾,蛋糕店、面包坊一家接一家开起来,年轻人爱去那儿拍照、聊天、买点甜品。博山的传统糕点还在,哈尼家的创意甜点也来了,传统和时尚撞在一起,擦出不少火花。数据说,淄博的烘焙店正变成吸引客流的大磁铁,尤其是年轻人,面包、蛋糕已经快成他们的“每日必吃”了。这不只是嘴馋,是生活方式变了,大家想吃得更精致、活得更讲究。
可火爆背后,问题也来了。店铺开得快,设备买得起,但人手不够。裱花师、烘焙师、店长,个个都缺。有人直言,市场越来越大,产品得升级,可干活的人却老龄化,年轻人跟不上。不是没人想干,是会干的人太少。光会揉面团不行,还得懂设计、会营销、能管理。烘焙这行,靠的是手艺和脑子,缺一不可。
企业急得团团转,学校也没闲着。淄博技师学院的实训中心,简直就是个“烘焙梦工厂”。1800平方米的大楼,2000万投下去,里面有中西式面点教室、大师工作室,学生在这儿练手艺,跟真干活没两样。当天,哈尼家的师傅带着学生做创意月饼,手把手教,学生做得有模有样。企业老板看了直点头,说这才是他们想要的:学生毕业就能直接上岗,不用再从头教。
学校这几年也没少下功夫。淄博技师学院的烹饪专业,2016年才一个班37个人,现在12个班,1100多学生,毕业后就业率98%以上。不少学生干得出色,有的当上甜品研发总监,有的管好几家店。年轻人靠手艺吃饭,活得有底气。企业也高兴,招到人就不怕没人干活了。
这事光靠学校和企业还不够,政府也得搭把手。人社部门这次把大家聚一块,就是想把人才和产业的路打通。政策有了,钱也有了,淄博的“技能兴淄26条”给职业培训、技能比赛、校企合作都铺好了路。还有个《支持烘焙行业技能人才发展政策清单》,从培训到评价,啥都想到了。有了这底气,烘焙这行在淄博不是小打小闹,是要干成大事业。
烘焙为啥这么重要?它不只是卖面包蛋糕,还带着就业、创业的希望。一个会做面包的人,既能去店里打工,也能自己开店,带活一片经济。年轻人学门手艺,不愁没饭吃,还能当老板。淄博这城市,过去靠工业出名,现在靠烧烤、烘焙这些消费产业,也能闯出新名堂。
再说市场,年轻人现在不光要好吃,还要好看、好玩。面包得有设计感,蛋糕得有文化味,店里还得有点沉浸式体验。比如周村烧饼,老手艺加上新包装,线上卖得火。这说明啥?烘焙这行不只是填肚子,还得会讲故事、会营销。企业得跟上这节奏,不然再好吃也没人买单。
培训也得跟上变化。商贸培训学校的负责人说,现在光靠课堂教不行,还得有网课、远程培训。行业变快,学的东西也得快。学生在学校就得爱上这行,毕业后才能干得带劲。企业也得敞开大门,让学生早点接触真实的工作场景。
这场座谈会,聊的不只是面包的事,是淄博怎么用技能人才撑起一个产业。学校教学生,企业出需求,政府给支持,三方一起发力,人才的路就宽了。学生有工作,企业有帮手,城市也更有活力。淄博的烘焙店,不只是卖甜品的,是城市生活越来越好的证明。
烘焙这行,简单说就是手艺加创意。手艺好,面包香;创意足,生意火。淄博的烘焙产业,正从一块月饼、一块面包,变成城市的新名片。年轻人学技能,干出一片天;企业抓机会,生意越做越大;政府搭平台,城市更有奔头。这事干成了,淄博不光有烧烤的烟火气,还有烘焙的甜香味。
想想看,淄博的街头,面包店里飘出香气,年轻人端着咖啡吃蛋糕,游客拿着周村烧饼拍照,街上热热闹闹。这不就是生活该有的样子吗?技能学好了,工作有了,生活也更美了。烘焙这行,干的是手艺,暖的是人心,火的是城市。你说,这事能不让人期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