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新闻
天天在线汽车
天天在线文旅
天天财经116
天天在线App
朋友小丽是个猫奴,特别爱猫,手机里全是猫咪的照片,平时没事就刷网上那些救助流浪猫的帖子。她早就想领养一只流浪猫,给它一个温暖的家。可谁知道,领养的路竟然这么坎坷,硬生生把她逼成了“拐猫大侠”。
小丽一开始很认真,在网上找各种救助流浪猫的帖子,留言说自己想领养。结果,救助者的要求多得让她头晕。定期回访她还能接受,可有些条件简直离谱,比如必须喂“贵族级”猫粮和进口肉罐头。小丽掰着手指算了算,自己一个月工资都不够买这些高档货,心想:“我就是个普通打工人,哪儿来的钱养猫跟养少爷似的?”
她没放弃,继续在网上找机会,可每次都被各种奇葩理由拒绝。有的说她家没装纱窗,怕猫跑了;有的嫌她没养猫经验,怕照顾不好。小丽气得直翻白眼,心想:“我连自己都养得活,还养不下一只猫?”她回复了好多帖子,换来的却是一次次被拒,感觉比找工作还难。
被打击得不行后,小丽决定不靠别人,自己动手。她打开某宝,豪气地买了十斤猫粮,暗下决心:“我就不信了,十斤猫粮喂完,我还拐不回一只猫!”她给自己定了个小目标,国庆节前把猫“勾搭”回家。计划听起来挺美,可现实给了她一巴掌。
国庆节猫粮到手,小丽兴冲冲开始她的“拐猫”大业。她找了小区附近几个流浪猫常出没的地方,带上猫粮和水,天天蹲点喂。结果,流浪猫警惕性高得吓人,吃完就跑,根本不让她靠近。小丽蹲得腿酸,也只能远远看着猫吃,心痒痒却摸不到。她只能跑去公司摸摸同事喂的流浪猫,聊以安慰。
小丽在群里跟朋友吐槽,说自己被流浪猫“嫌弃”得心累。她讲得绘声绘色,说有只猫吃完她的猫粮,扭头就跑,留给她一个高冷的背影。可吐槽归吐槽,第二天她还是背着猫粮继续去喂,简直越挫越勇。朋友们都笑她,说她这股子韧劲都能去参加马拉松了。
就这样坚持了一个月,小丽终于有了突破。一只橘色的小流浪猫开始对她有点信任,吃完猫粮不跑了,还会让她轻轻摸两下。小丽高兴得不行,觉得这猫跟自己有缘。她给猫取名叫“橘宝”,决定正式收编它。不过,橘宝身上有虫,她不敢直接带回家,先带到公司养着,顺便驱虫。
公司里本来就有两只流浪猫,都是同事收养的,橘宝加入后,成了“吉祥三宝”。小丽每天上班都带着猫粮,喂得橘宝胖乎乎。她还发现,橘宝特别爱串门,经常跑到对面公司去蹭吃蹭喝。对面公司也有猫,橘宝跟那儿的小伙伴混得熟,跑过去就不回来。小丽每次去找它,都像在玩捉迷藏。
有次更离谱,周五下班,小丽准备带橘宝回家,结果发现这家伙又跑去对面公司,还被锁在里面了。她隔着玻璃门看到橘宝蹲在里面,一脸“生无可恋”的表情,忍不住笑出声。为了救猫,她硬着头皮给对面公司的经理打电话,问能不能帮忙开门。经理挺好说话,开了门还跟她聊了两句,估计是记住了她那头显眼的粉色头发。
好不容易把橘宝带回家,小丽感慨万千。她说,虽然“拐猫”过程一波三折,但比起跟救助站扯皮,简单多了。救助站的条条框框太多,稍微不符合要求就没戏。而自己喂流浪猫,虽然费时间,但至少能跟猫慢慢培养感情。她还查了资料,流浪猫在中国城市里数量不少,光北京就有几十万只,很多人像她一样,觉得领养太麻烦,干脆自己“拐”。
小丽的故事在朋友圈传开了,大家都觉得她这办法挺接地气。流浪猫警惕性高,但多喂几次,慢慢就熟了。比起救助站的高要求,自己喂猫还能挑个跟自己合眼缘的。小丽还说,橘宝现在跟她特别亲,每天睡在她旁边,呼噜声大得像拖拉机。她觉得,能给一只流浪猫一个家,特别值得。
其实,像小丽这样的人越来越多。很多人想领养,但被高门槛劝退,干脆自己去喂流浪猫,时间长了就收编回家。这事看着简单,背后却挺暖心。流浪猫少了,城市也更干净,大家还能多一份爱心。数据显示,过去几年,国内志愿者收养流浪猫的数量逐年上升,2024年全国有超过50万只流浪猫被收养。
小丽还跟朋友们分享了不少“拐猫”经验,比如用啥猫粮猫爱吃,怎么让猫放松警惕。她说,喂猫得有耐心,不能急,猫跟你熟了,自然就跟你走。她还半开玩笑说,自己这头粉色头发估计都成附近流浪猫的“地标”了。这事让她觉得自己跟城市里的流浪猫有了种特别的缘分。
这事听起来有点搞笑,但仔细想想,也挺有意思。领养流浪猫的门槛高,确实让很多人望而却步。可像小丽这样,愿意花时间花心思去“拐”猫的人,其实是在用自己的方式改变点什么。流浪猫少了,说明有更多人愿意付出爱心。以后会不会有更多人加入“拐猫大军”?这事,谁说得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