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解读:京东方创始人第二家IPO企业 尚未盈利且实控人认定存疑

2025-08-08 14:04:29
18532
报告期内,西安奕材尚未实现盈利,产品价格存在下滑情况,兼职研发人员占比过半,公司实控人认定存疑。

上交所官网显示,近日,西安奕斯伟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安奕材)更新了第二轮问询函相关回复。

图片来源:摄图网

报告期内,西安奕材尚未实现盈利,产品价格存在下滑情况,兼职研发人员占比过半,公司实控人认定存疑。

报告期内尚未实现盈利

由京东方创始人王东升创办,京东方旧部云集的西安奕材自成立以来都是资本市场的宠儿,备受瞩目,报告期内公司始终专注于12英寸硅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根据招股书,基于2024年月均出货量和截至2024年末产能规模统计,西安奕材均是中国大陆第一、全球第六的12英寸硅片厂商,前述月均出货量和产能规模全球同期占比约为6%和7%。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西安奕材报告期内尚未实现盈利。2024年11月,西安奕材科创板IPO获上交所受理,成为继“科创板八条”发布后,上交所受理的首家未盈利企业。

2022年-2024年,西安奕材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10.55亿元、14.74亿元和21.21亿元,增长速度较快;同期净利润分别为-5.33亿元、-6.83亿元和-7.38亿元,亏损趋势持续扩大。

图片来源:招股书

参考国内外友商发展路径,行业新进入“挑战者”一般需经历4-6年的经营亏损期。2024年末,西安奕材第一工厂为投产后第4年,毛利尚未转正;而第二工厂已于2024年投产。

监管层始终都很关注西安奕材何时能实现盈利。首轮问询中,上交所要求公司结合行业周期等说明报告期内持续亏损的主要影响因素等。二轮问询中,监管重点聚焦到了公司的前瞻性经营业绩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和2024年,西安奕材产品价格同比变动分别为-12.23%、-12.30%,呈现下滑趋势。

随着2024年下半年以来半导体行业回暖,西安奕材预计2025年各类产品价格下降速度将大幅减缓、2026年略有回升;2025-2026年外延片、测试片预计价格均高于2024年末在手订单价格。

不过,根据沪硅产业业绩快报显示,半导体硅片市场的复苏不及预期,受产品平均单价下降的影响,其报告期内营业利润及相关财务指标同比下滑,2024年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12.43亿元。

对此,监管层要求西安奕材,结合可比公司业务布局及扩产计划、发行人与主要竞争对手的优劣势对比、下游主要客户产能规划等,说明是否会面临较为激烈的行业竞争风险,产品销量、价格、成本、外延片占比等关键预测指标是否客观审慎等。

2022年-2024年,西安奕材主营业务毛利率为9.85%、0.66%和5.49%,低于同期可比公司平均水平。若剔除存货跌价准备转销等因素影响,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9.71%、-16.12%和-8.79%,尚未转正,整体呈现“负毛利”收窄趋势。

根据前瞻性信息预计,西安奕材2026年月均出货量达到110万片/月,当年外延片销量占比达到15%是大致的盈亏平衡点。若2026年因外部环境原因业绩不达预期,在2027年各类产品单价与2026年一致的假设下,进一步考虑2027年的折旧摊销、期间费用等因素,当2027年月均出货量进一步提升至约120万片/月,外延片销量占比达到15%可实现当年合并报表盈利。

西安奕材也在招股书中进行了相关的风险提示,上述前瞻性信息是建立在推测性假设的数据基础上的预测,具有重大不确定性,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时应谨慎使用。

实控人认定存疑

作为新进入“挑战者”,西安奕材产品需要遵循从测试片到正片逐步认证、依次放量的客观过程。

随着正片认证陆续通过和客户正片采购需求波动,报告期各期,西安奕材单价更高的正片主营业务收入占比分别为53.83%、50.21%和56.10%。公司正片收入占比对比国际同业仍需进一步提升,产品结构的优化能够提升公司综合销售单价和盈利水平。

西安奕材正片中,外延片下游主要为晶圆代工厂。外延片在12英寸硅片中单价高、技术难度大、客户认证周期长,尤其是应用于先进制程逻辑芯片工艺的外延片产品。由于半导体行业和下游晶圆代工厂需求波动、以及全球前五大厂商与主要晶圆代工厂执行保有最低采购量的长期协议等因素,公司外延片产能利用率尚需提升,单位固定成本高。

报告期各期,西安奕材外延片毛利率分别为-0.84%、-30.31%和5.47%,虽2024年已实现毛利率转正,但仍相对较低。高端产品收入放量需要过程,外延片占比不足一定程度影响公司目前盈利水平。

西安奕材坦言,如果公司因为自身技术研发、下游客户需求不足或客户认证周期过长,长期无法提升正片及正片中的外延片出货和收入占比,将对公司经营带来不利影响,可能无法实现最早于2026年公司合并报表盈利的目标。

2022年-2024年,西安奕材研发费用率分别为13.84%、11.63%和12.20%,研发投入复合增长率为33.15%。截至2024年末,公司拥有研发人员235人,其中非全时研发人员120人,占整体研发人员数量约50%。兼职研发人员均集中于工艺开发部门,该部门研发人员相对固定,均为部门的核心技术骨干。

对于兼职研发人员,监管层要求西安奕材说明,研发人员占比及构成与同行业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及原因,结合工艺开发对研发活动的作用,说明研发人员约半数集中于工艺开发部门的合理性,是否符合行业特点。

报告期内,随着西安奕材产能持续扩张,存货规模随之匹配,逐年大幅提升,各期期末存货账面余额分别为7.09亿元、11.19亿元和12.47亿元,存货周转率分别为2.03、1.59和1.69。

鉴于产能持续爬坡,公司产品单位固定成本高,同时叠加行业波动,部分类别产品报告期内存在“负毛利”情况,报告期各期直接计入损益的存货跌价损失分别为2.67亿元、3.32亿元和2.56亿元,金额整体略有下降但仍处于较高水平。

招股书显示,本次发行前,奕斯伟集团直接持有西安奕材12.73%的股份,为公司控股股东;王东升与米鹏、杨新元和刘还平四人签署《一致行动协议》,合计控制奕斯伟集团67.92%股权,合计控制西安奕材24.93%股份,为公司的共同实际控制人。

此外,奕明科技持有奕斯伟集团52.4%股份,而王东升持有奕明科技63%份额并担任其执行事务合伙人;公司董事、奕斯伟集团总经理王辉持有奕明科技9%份额;方向明亦为奕斯伟集团提名的董事,且持有奕斯伟集团3.88%股份;宁波奕芯持有西安奕材10%股份,根据相关规定,认定宁波奕芯与奕斯伟集团一致行动。

西安奕材如此复杂且四名实际控制人合计控制股权比例较低的控制权架构,上交所对其实控人认定存疑,要求其说明公司实控人及一致行动人认定是否准确、完整,是否符合客观实际情况

此外,西安奕材控股股东奕斯伟集团控制的奕斯伟计算已实施多轮股权融资。根据奕斯伟集团与奕斯伟计算现有投资人签署的相关协议约定,特定情形下奕斯伟集团需承担回购投资人股权的义务。

若前述特定情形实际发生,且奕斯伟集团没有足额自有或自筹资金,奕斯伟集团存在通过出售西安奕材股份筹措资金来履行前述回购义务的潜在风险。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来自原作者,不代表天天在线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责任编辑:绿萝_XN056
猜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