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新闻
天天在线汽车
天天在线文旅
天天财经116
天天在线App
福州街头巷尾藏着一家小店,卖的是老福州人念念不忘的猪血捞化。这家店不起眼,躲在小巷子里,没招牌,没广告,只有老顾客带新朋友,才知道这地方。猪血捞化,曾经是福州街头最常见的美食,如今却快被年轻人忘了。
走进小店,空气里飘着猪骨汤的香味。老板是个五十多岁的男人,站在灶台前忙得不亦乐乎。灶台上两口大锅,一锅熬着猪大骨和豆瓣酱,汤汁咕嘟咕嘟冒泡,猪血块在里面翻滚。另一锅是专门煮面的清水锅,热气腾腾,看着就让人胃口大开。
老板爱聊天,端上碗面时总爱唠叨几句。他说,现在吃猪血捞化的人少了,年轻人更爱网红奶茶、炸鸡汉堡。这家店开了三十多年,全靠老顾客撑着。他叹口气,手里却没停,熟练地捞面、盛汤、切猪血,动作快得像在表演。
点一份猪血捞化,十块钱不到,简单得不行。面条在热水里烫几秒就熟了,老板舀一勺浓汤浇上去,再从汤锅里捞出一块猪血,切成小块扔进碗里,最后撒点葱花,一碗热腾腾的猪血捞化就好了。端到桌上,香味扑鼻,勾得人迫不及待想动筷子。
猪血是这碗面的灵魂。猪血块在汤里炖得软嫩,表面全是小孔,像蜂窝煤似的,吸满了汤汁。咬一口,汤汁在嘴里爆开,猪血的口感扎实又不柴,混着汤的鲜味,简直好吃到让人停不下筷子。面条也不马虎,细细软软,吸饱了汤汁,每一口都带着浓浓的香味。
吃着吃着,店里人多了起来。来的都是四五十岁的中年人,有的头发都白了。他们跟老板熟得像老朋友,进门就喊:“老林,今天猪血够不够?”然后找个位置坐下,聊起天来。听他们聊,才知道这碗猪血捞化不只是吃的,更是他们小时候的回忆。那时候,福州街头巷尾都有卖猪血捞化的摊子,学生放学、工人下班,都爱来一碗,暖胃又实惠。
这家店的猪血捞化还能加料,想吃啥随便点。大肠、小肠、筒骨、瘦肉,三十多种配菜随你挑。有人爱加点粉,有人爱加肉,丰俭由人,点啥都好吃。跟现在街头的网红美食比,猪血捞化没那么花哨,但吃下去的感觉就是踏实,像回到家吃妈妈做的饭。
猪血捞化的历史在福州能追溯到上百年。以前,福州人生活简单,猪血是便宜又好吃的食材。加上猪骨汤和豆瓣酱,煮一碗面,既填肚子又不贵。资料显示,福州传统小吃里,猪血捞化是最早流行起来的,20世纪初几乎每条街都有摊子。如今,福州街头的传统小吃店不到当年的十分之一,猪血捞化更是濒临失传。
这家小店能撑到现在,全靠老顾客。他们有的每周来吃一碗,有的特意带儿女来尝尝。他们说,这味道是小时候的记忆,吃一口就像回到过去。老板也感慨,这些老顾客不只是来吃饭,更是来找那份熟悉的感觉。店里墙上挂着几张老照片,拍的是二三十年前的福州街头,路边摊子上摆着猪血捞化,围着一群人吃得热火朝天。
吃完一碗,肚子饱了,心也满满的。看着店里人来人往,聊着家常,你会觉得这小店不只是卖面,更是老福州人生活的缩影。猪血捞化不只是食物,还是一代人的回忆,连接着过去和现在。就像老顾客说的:“吃这个,就像跟老朋友见面,心里暖和。”
现在福州街头,网红店越来越多,奶茶、甜品、炸鸡,个个装修得漂亮,拍照好看。可吃多了那些,偶尔来一碗猪血捞化,才发现这才是最地道的福州味。年轻人可能觉得它老土,可对老一辈来说,这碗面是回不去的青春,是家门口的烟火气。
吃完面,走出小巷,回头看看那家小店,灯还亮着。心里有点感慨,这碗猪血捞化不只是吃的,更是一种文化的味道。福州在变,生活也在变,可有些东西,值得留下来。你觉得呢?以后还会去吃一碗猪血捞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