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新闻
天天在线汽车
天天在线文旅
天天财经116
天天在线App
9月9日,福建厦门挤满了大人物。上市公司的协会会长宋志平、北大经济学家周其仁、物流联合会副会长胡大剑,还有海尔、安踏、紫金矿业这些大企业的老板,300多人聚在一起。不是吃喝玩乐,而是聊一件大事:中国企业怎么把供应链搬到国外,怎样跟全世界做生意。这场面,够热闹,也够有分量。
中国企业出海,早就不是新鲜事。2024年,中国出口总额突破26万亿,同比增长6.9%。上半年,出口额达到12.8万亿,增长7.2%。数据很亮眼,但老板们却觉得生意不好做。为什么?以前拼低价,现在拼质量、服务和本地化。市场变了,竞争也变了。光靠便宜货,已经行不通。
过去,中国企业爱去欧美市场。2023年,中国对欧美出口占总出口的38%,但今年上半年,这个比例降到34%。取而代之的是东南亚、中东、拉美和非洲。2024年,中国对东南亚出口增长12%,对中东增长15%,对非洲增长10%。这些地方机会多,但麻烦也不少。当地法律、文化、消费习惯都不一样,物流、仓储、售后更是难题。稍不留神,生意就可能砸。
单打独斗风险大,抱团出海成了新趋势。2023年,中国企业组团出海的案例增长了25%,涉及行业从家电到新能源。企业之间分工明确:一家管生产,一家管物流,还有一家管销售。比如,光伏企业出海,2024年上半年出口额达到220亿美元,同比增长18%。但背后,物流和仓储支持必不可少。没有稳定供应链,货到国外可能没人管,客户跑得比谁都快。
建发股份就是这场出海大戏的“后勤部长”。这家厦门本土的世界500强企业,2023年营收超过8000亿元,供应链服务占大头。他们帮企业解决出海的麻烦事。比如,瑞幸咖啡要买巴西咖啡豆,建发2023年帮他们采购了12.5万吨咖啡豆,占瑞幸全年需求的80%。建发提前在巴西设点,派人去产地挑豆子,确保品质稳定,供应不断。
建发的实力不只是帮企业买货。他们在全国有100多个仓库,海外自营仓库面积超过40万平方米,合作网点遍布全球。2024年,他们为光伏企业提供了30万平方米的海外仓储服务,覆盖东南亚和中东。货发出去后,建发负责跟踪物流,确保产品到客户手里不出岔子。这种服务,让中国企业在国外站得更稳。
大宗商品市场,建发的角色更关键。过去,中国在钢铁、纸浆、农产品价格上没啥话语权。2023年,建发经手钢铁交易超过7200万吨,占国内市场的10%。他们通过和全球矿山、工厂合作,掌握采购渠道,再服务国内钢厂。这条路走了十几年,建发让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更有底气。
出海的难点,不只是物流和仓储。当地化是更大挑战。2024年,中国企业在东南亚的本地化投资增长了20%,涉及建厂、雇人和市场调研。比如,安踏在越南设厂,2023年当地销售额增长15%,达到50亿元。但要做到这点,企业得懂当地文化、法律,还要应对突发政策变化。建发这样的平台企业,会提前帮客户摸清情况,降低风险。
供应链出海,不只是企业的事,也是国家的大战略。2024年,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增长了13%,涉及物流、能源和制造业。建发这样的企业,扮演了桥梁角色。他们2023年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业务收入达到1200亿元,同比增长10%。通过整合资源,他们让中国企业走出去更顺畅。
出海的路不好走,但中国企业从不怕难。1978年改革开放,中国敞开大门迎客。2025年,中国企业走出去,脚步更坚定。建发2024年上半年为5000多家企业提供了供应链服务,覆盖50多个国家和地区。他们的目标很简单:让中国企业出海不孤单,货出去、钱回来、风险降到最低。
这条路,中国企业走了几十年。每一步都不容易,但每一步都更扎实。供应链出海的背后,是中国企业的决心和智慧。市场会奖励那些踏实做事、愿意合作的企业。世界在变,中国供应链的脚步,永远不会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