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新闻
天天在线汽车
天天在线文旅
天天财经116
天天在线App
“金九银十”原本是经济热闹的时候,可2025年9月下旬,情况却有点不一样。企业降薪、找工作难、消费市场冷清,这些信号凑在一起,让人感觉“降薪时代”可能真要来了。数据显示,2025年全国有1222万高校毕业生,比去年多了43万,可企业招聘却缩水,普通人的钱包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珠三角地区,制造业是大头。一项2025年初的调研,覆盖523家制造企业,结果显示,超过60%的企业过去一年降低了员工收入。有的直接砍工资和福利,比如基本工资下调5%到10%;有的间接减少收入,比如取消加班、提高绩效要求,或者干脆不涨工资。这些调整,让不少工人的到手钱少了上千块。
不仅是制造业,降薪的趋势在各行各业都能看到。8月28日,上市公司硕世生物发布公告,部分高管自愿降薪,幅度从5%到50%不等。这不是个例,很多企业为了省钱,都在人力成本上动刀。有的企业甚至推迟年终奖发放,或者把奖金换成股票、期权,员工实际能拿到的现金更少了。
就业市场的情况也不乐观。2025年高校毕业生1222万,创下历史新高。可企业招聘需求却在下降,新增岗位远跟不上求职人数。智联招聘的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国招聘岗位数同比减少12.3%。这意味着,找工作不仅难,工资还不好谈。应届生起薪普遍在4000到6000元之间,比前两年低了5%到10%。有经验的职场人想跳槽涨薪,也发现新岗位工资跟原来差不多,甚至更低。
这种“僧多粥少”的局面,让求职者的议价能力大幅下降。企业掌握了主动权,很多岗位的薪资标准已经连续三年没涨。一些热门行业,比如互联网和房地产,部分岗位的平均薪资甚至回调了8%以上。激烈的竞争,让普通劳动者想多赚点钱变得越来越难。
降薪不只是职场的事,还连带着影响消费市场。普通人收入少了,花钱自然更小心。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仅为3.2%,比去年同期低了1.5个百分点。尤其是大额消费,比如买车、买房,很多人直接按下暂停键,优先选择便宜的替代品。
消费市场冷清,企业日子也不好过。为了抢客户,不少企业打起了“价格战”。以外卖平台为例,2025年初,美团和饿了么的补贴大战让外卖价格低到10元以下。可这种低价策略,短期拉了点销量,长期却让企业利润被压得喘不过气。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餐饮行业的平均利润率仅为4.8%,比2024年低了1.2个百分点。
企业利润少了,降本的压力更大,而人力成本往往是第一刀。2025年上半年,全国有47%的企业通过减少员工福利、降低奖金来压缩开支。这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员工收入下降,消费减少,企业利润被挤压,只能再降薪。最终,普通人的钱包越来越瘪。
面对这样的局面,保住工作成了头等大事。2025年,全国裁员企业占比达到18.6%,比去年高了3个百分点。想不被裁,员工得让自己更有价值。比如,学会新技能,适应公司的新业务,或者在岗位上做出更明显的贡献。数据表明,2025年,技能培训参与率高的员工,裁员风险比普通员工低20%。
对临近退休的中老年人来说,保住工作更重要。2025年,全国社保参保人数达到10.8亿,养老金的多少跟缴费年限直接挂钩。如果工作断了,社保缴费中断,退休后的收入会大打折扣。所以,保持工作连续性,不仅是为了眼下的工资,也是为了未来的养老金。
“现金为王”是另一个关键策略。2025年,经济不确定性加剧,投资风险高。股市波动率比去年高了15%,不少人炒股亏了30%以上。所以,普通人最好少碰高风险投资,把钱放进活期存款或货币基金。专家建议,家庭至少准备6到12个月的生活费,以防收入突然中断。
消费上也要精打细算。2025年,全国居民储蓄率上升到32.5%,比去年高了2.3个百分点。这说明,大家都在攒钱,减少不必要的开支。比如,买东西优先选性价比高的,非必需的大额消费能省则省。尤其是中老年人,养老的钱得守好,别轻易相信高收益理财,2025年上半年,全国金融诈骗案件同比上升了12%。
社保和养老金政策也很关键。2025年,全国养老金平均水平预计上涨4.5%,但具体到个人,跟缴费年限和金额有关。专家建议,提前规划退休时间,确保社保缴费不中断。特别是灵活就业人员,2025年参保人数增加了8.6%,这些人更得注意按时缴费。
企业降薪、就业竞争加剧、消费市场低迷,这三大信号让“降薪时代”的影子越来越清晰。2025年,全国平均工资增速预计只有2.8%,比2024年低了1个百分点。面对这样的现实,普通人得更务实,保住工作、管好现金,才能稳稳当当应对未来的不确定。
每个人都在这条路上努力。有人选择学新技能,有人开始攒钱,有人重新规划退休。无论哪条路,核心都是让自己更稳,在经济寒冬里找到属于自己的立足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