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小伙摆摊卖龙须糖,10元起家买房买车,秘诀竟是它?

2025-07-27 13:30:39
18621

一个90后小伙,靠卖龙须糖在河南开封买了房和车!这事儿听起来是不是有点不可思议?小时候,学校门口总有那种细如发丝、裹着黄豆粉的甜丝丝糖果,咬一口又脆又香,让人回味无穷。那就是龙须糖,名字听起来就很有画面感。可现在,这种传统小吃几乎在街头巷尾销声匿迹了。没想到,在开封的鼓楼夜市,这门老手艺又火了起来,背后还有个励志的故事。

这个小伙叫张强,97年出生,刚结婚没几年。几年前,他和妻子口袋里只有10块钱,日子过得紧巴巴。找工作?张强不想,他心里憋着一股创业的劲儿。妻子特别支持他,陪着他一起想办法。过年回丈母娘家时,他看到老人们做龙须糖给孩子们吃,那细细的糖丝一拉,香味扑鼻,他眼睛一亮,觉得这玩意儿有搞头。于是,他跟着老人学了手艺,决定拿这个闯一闯。

刚开始,夫妻俩没钱,连摆摊的启动资金都没有。妻子四处借钱,好不容易凑够了本,租了个小摊位,就在开封鼓楼夜市支起了摊子。张强心里没底,觉得自己能卖个百八十块就谢天谢地了。谁知道,第一天营业就卖了1000多块!这让他激动得一晚上没睡好。从那天起,他干劲更足了,每天拉糖、裹粉、装盒,忙得不亦乐乎。

龙须糖看着简单,其实做起来费劲得很。整个过程就三步,但每一步都得下真功夫。第一步是熬糖,把饴糖、白砂糖和蜂蜜扔进锅里,慢慢熬到冒泡,变得黏稠,再倒进盘子里晾凉。这一步得控制火候,稍不留神就熬过了,糖就废了。第二步是拉丝,把凉好的糖块捏成一个圈,像跳绳一样拉来拉去,硬是把一个圈拉成几万个细丝,得拉上好几小时,手酸得抬不起来。第三步,把拉好的糖丝分成小团,裹上黄豆粉,装进盒子,一盒12个,就能卖了。

别看这糖丝细,背后可藏着不少讲究。黄豆粉是关键,得不停地裹在糖丝上,不然糖丝会粘成一团,做不出那种轻盈的口感。市面上的黄豆粉虽然多,但张强不凑合。他自己买黄豆,亲自炒熟,再磨成粉。为什么要这么麻烦?因为他觉得这样更干净,味道也更好。吃过他家龙须糖的人都说,那股豆香味儿特别正,甜而不腻。

张强的小摊火了之后,不少人慕名前来。夜市上,他的摊位前总是排着长队,游客、当地人、老老少少都爱买上一盒尝尝。有人吃着吃着就聊起了小时候的回忆,说这味道跟记忆里的一模一样。几年下来,张强靠着这门手艺,不仅还清了债务,还在开封买了房和车。夫妻俩的生活越过越有盼头,日子也越过越甜。

这门手艺听着简单,但真干起来,哪有那么容易?拉丝得有耐心,熬糖得有经验,选料还得有良心。张强说,他刚开始学的时候,手都拉肿了,糖丝还老是断。熬糖也失败了好多次,不是太硬就是太软。后来,他一点点摸索,才找到门道。现在,他每天能拉出6万多根糖丝,熟练得像在表演杂技。

除了手艺,张强的坚持也让人佩服。夜市里摆摊,风吹日晒,生意再好也累得够呛。可他从没想过放弃。妻子在旁边帮他打下手,俩人配合得默契十足。有时候忙到半夜,摊位前还有人等着买糖。顾客说,这糖不光好吃,还带着一股“人情味儿”。

龙须糖这门老手艺,能在张强手里发扬光大,不光是因为他会做,更因为他把这当成一份事业在用心经营。他不光卖糖,还把小时候的回忆带给了大家。很多来买糖的人,都是奔着这份情怀来的。有人吃着糖,忍不住感慨:这味道,像是小时候放学后攒钱买的那一口甜。

这几年,传统小吃越来越少,很多老手艺都快没人做了。张强觉得,龙须糖不只是糖,更是一种文化。他希望能把这门手艺传下去,让更多人知道它的好。他还在琢磨,未来能不能开个小店,甚至把龙须糖卖到全国去。毕竟,现在物流这么方便,网上卖也不是啥难事儿。

张强的故事,让人觉得既励志又暖心。一个年轻人,靠着自己的双手和一颗不服输的心,把一门传统手艺干得风生水起。这不光是赚钱的事儿,更是一种坚持。龙须糖的香甜,不只是舌尖上的味道,还有一种让人感动的力量。

你说,这样的传统小吃,是不是值得我们多支持?张强这样的年轻人,又是不是该多点鼓励?下次路过开封夜市,不妨去他的摊位尝尝那细如龙须的糖丝,说不定,你也能吃出一段属于自己的回忆。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来自原作者,不代表天天在线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责任编辑:水仙花
猜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