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新闻
天天在线汽车
天天在线文旅
天天财经116
天天在线App
新奥集团,一家靠卖天然气起家的民企,2025年上半年在可控核聚变领域掀起了大浪。4月,他们的“玄龙-50U”装置首次实现兆安级放电,震惊了整个行业。这可不是小事,兆安级放电是核聚变装置性能的关键指标,全球只有少数顶尖科研机构做到过。新奥作为民企,能迈出这一步,确实让人刮目相看。
“玄龙-50U”在5月传出更多好消息,所有工程设计指标全部达标。这意味着这台装置不仅能跑起来,还能稳定运行。从设计到建设,再到指标达标,新奥团队只用了几年时间。相比国际上动辄十几年才能搞定一台装置的节奏,新奥的研发速度快得像开了挂。业内专家都说,这样的效率在核聚变领域非常少见。
新奥的野心还不止于此。他们的下一代装置“和龙-2”已经完成物理设计,计划在2027年建成。据公开信息,这台装置的投资高达60亿元。原计划“和龙-2”要达到3亿度高温,但现在团队目标更大,准备冲击10亿度。如果真能实现,这个温度将推动核聚变技术向前迈一大步。10亿度是什么概念?太阳核心温度也才1500万度,新奥这是在挑战极限。
回看新奥的起点,2017年他们刚决定做核聚变时,团队几乎全是“外行”。领头人刘敏胜,带着十几个伙伴,从零开始摸索。那时候,新奥能源研究院成立10年,主要是研究天然气等传统能源的低碳化技术,但进展缓慢。刘敏胜意识到,光在实验室里搞技术没用,必须得盯着商业化。他带着团队改方向,用工程思维拆解核聚变难题,硬是从门外汉变成了行家。
新奥团队的做法很接地气。他们没钱没经验,就“手搓”装置,靠试错积累经验。团队从能源管理业务挖来系统控制人才,从光伏产线找懂真空技术的人,愣是凑出了一个“杂牌军”。起步时,他们连抽真空都不会,只能请美国普林斯顿实验室和欧洲的专家来上课。跟着专家学,照着思路搭装置,团队进步飞快。到2018年,他们已经能熟练搭建基础装置,效率高得惊人。
2018年10月,新奥团队开始造更大的“玄龙-50”。从零到完工,只用了10个月。虽然这台装置只是“半成品”,但已经有了名号,为后续研究打下基础。数据显示,“玄龙-50”建设成本控制在5亿元以内,远低于国际同类项目的动辄几十亿元。这台装置的成功,让新奥在核聚变领域站稳了脚。
核聚变有多种技术路线,主流是氘氚聚变,全球大部分科研机构都选这条路。新奥却选了更难的氢硼聚变。氢硼聚变需要反应堆达到10亿到20亿摄氏度,远高于氘氚聚变的几千万度。为什么选这条硬路?因为氢硼聚变的原料便宜,一吨只要几千元,而氘氚聚变中的氚一克就要600万元。从成本上看,氢硼聚变更适合商业化。新奥的眼光,直接瞄准了未来的市场。
研发“玄龙-50U”时,团队遇到了不少难题。比如真空技术,专家要求达到10的负8次方帕的真空度,可团队最多只能做到10的负7次方帕。刘敏胜找其他科研院所咨询,发现10的负5次方帕就够放电,果断调整参数,没让真空问题拖后腿。还有一次实验,装置设计电流是500千安,但当天等离子壁状态好,团队临时决定加码,从300千安慢慢调到800千安,最后冲到一兆安。这次冒险成功,直接让“玄龙-50U”成为全球少数达到兆安级放电的装置。
新奥的核聚变之路,展现了民企的创新力。从2017年的“外行”到2025年的行业焦点,他们用8年时间走出了别人几十年才能走完的路。他们的故事,就像从零开始搭积木,硬是搭出了高楼大厦。未来,核聚变能不能成为“终极能源”,新奥的探索让人充满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