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新闻
天天在线汽车
天天在线文旅
天天财经116
天天在线App
一台“瘫痪”的机器,在他们手里几下子就活蹦乱跳!在山东能源鲁西矿业彭庄煤矿掘进一区,有一群普通工人,个个像是“设备医生”。他们没上过大学,没学过高深理论,却能用最接地气的办法,让报废的机器重新上岗,还给企业省下了一大笔钱。
走进加工车间,空气里满是机油味儿。李明蹲在一台坏掉的油缸前,手里拿着游标卡尺,量得仔仔细细。他的手指在缸筒里摸来摸去,检查每一条小划痕。“密封件老了,换个新的,再抹点油,这家伙还能再干半年!”他一边拆零件一边说,手法利落得像在做手术。去年,井下几台钻箱因为密封坏了,差点被扔进废品堆。李明不服气,带着团队加班三天,试了各种润滑办法,最后用锂基酯代替普通黄油,硬是让钻箱“满血复活”。这一招,直接省了8万块采购费!
李明的“修旧秘籍”现在成了车间的宝贝。拆开清洗、检查零件、对症修理,最后喷上漆保护,流程一条龙。今年,他修好了50多台油缸、风泵,省下的钱加起来有20多万。“机器跟人一样,你对它好,它就多干几年!”李明擦着工具,笑得一脸自豪。车间角落,修好的设备排得整整齐齐,上面还贴着“再生日期”的标签,像是在夸他的手艺。
另一边,张道山在检查密封圈,脸上的表情像丢了钱包。“注油可不是倒酱油,多一滴都是浪费!”他举着被油泡坏的密封圈,语气里全是心疼。一次检修,他发现年轻人按手册注油,结果密封圈膨胀报废了。“手册是死的,井下环境天天变,得用活办法!”他带着团队蹲在井下一周,记下温度、湿度的变化,弄了个“动态注油表”。高温少注点,潮湿多加点,这一调整,油耗少了三成,一年省下15万!
张道山的笔记本简直是个“省钱宝典”。螺丝用了多少次、电缆损耗多少米,甚至废零件怎么改造成工具,他都写得清清楚楚。有一次,锚杆机轴承有点响,别人说要换新的,他偏要拆开看看。结果发现只是缺油磨损,补点油就好了,机器现在还跑得稳稳的。“小毛病拖成大问题,那可不行!”他常把这话挂嘴边。在他带动下,班组把能用的零件都收起来,边角料做成工具架,连擦油的棉纱都要拧干再用。今年,设备故障率降了四成,维修费省了50多万。
在设备存放区,贾敬敬正忙着“救治”一台旧风钻。他耳朵贴着机器,皱着眉听运转声,突然说:“齿轮有问题!”拆开一看,果然两个齿轮磨得不行。他翻出旧零件,用砂纸打磨干净,涂上防锈脂,装回去后,风钻又轰轰响了。“这省了2万块新材料费!”贾敬敬笑得眼角全是褶子。
贾敬敬有个绝活,叫“望闻问切”。看设备外形、听运转声音、查使用记录、拆开检查零件,哪有问题一目了然。靠这套办法,语音喊话器、跑偏保护模块,啥“疑难杂症”都能修好。他还建了个“配件超市”,上千件旧零件都贴了标签,写着维修日期和使用建议,方便大家拿来就用。这些零件就像有了“身份证”,用起来省心又省钱。
这些工人,干的都是最普通的事,却省下了真金白银。李明修设备像做手术,精准又高效;张道山算账算到每一滴油,精打细算;贾敬敬把废零件变成宝,点石成金。他们没啥豪言壮语,但每一次动手,都是在帮企业省钱。
他们的故事,让人觉得既亲切又佩服。谁说普通人干不出大事?他们用手艺证明,省下的每一分钱,都是对企业的贡献。他们不是在喊口号,而是实打实地干活,把“降本增效”刻在了日常里。
这群工人还带动了整个班组。大家现在都学会了“抠门”干活,能修的不换,能用的不扔。车间里,废旧零件堆得像小山,但每一件都能派上用场。他们的办法简单,却真管用,硬是让设备故障少了,钱包鼓了。
想想看,井下环境那么复杂,温度高、湿度大,机器坏得快。可他们不抱怨,埋头钻研,硬是用最土的办法,解决了大问题。他们的笔记本、工具箱,装的不仅是零件,还有满满的用心。
说到这,这些工人的做法,像是咱们生活里的“过日子”。家里东西坏了,先修修看,能用就别扔。他们的“省钱哲学”,不就是咱们老百姓的智慧吗?在他们身上,能看到一股子踏实劲儿,干活不偷懒,省钱不马虎。
他们的故事,也让人忍不住想问:要是每个人都这么干,咱的企业、咱的国家,能省下多少?他们用行动告诉大家,节约不是小气,是责任,是本事。这样的精神,值得每个人学学。
这群工人,就像咱们身边的普通人,干着不起眼的事,却攒出了大成果。他们的故事还没完,未来肯定还有更多“省钱秘籍”等着他们去写。你说,他们下次会修出啥新花样?咱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