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岁老师暴食后半夜疼醒,2年查出癌症,3个小习惯害了她

2025-07-28 17:00:48
18181

一顿自助餐吃到凌晨疼醒,广州38岁的陈香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差点因为这顿饭丢了命。那天是2020年2月23日,刚过完春节,她和同事们去吃自助餐,挑着海鲜和牛排猛吃,只想“吃回本”。结果半夜肚子疼得像被卡车碾过,吐得昏天黑地,急诊一查,她得了急性胰腺炎。

陈香是广州一所重点小学的语文老师,平时忙得脚不沾地。备课、批作业、带社团,还要应付领导视察,经常晚上十点多才吃饭。长期熬夜让她顶着两个大黑眼圈,同事们都叫她“熊猫”。为了提神,她爱喝咖啡,喜欢吃重油重辣的食物,觉得只有这样才能让麻木的神经有点感觉。

那天自助餐后,凌晨两点,剧烈的腹痛把她从梦里拽了出来。胃里胀气,嘴里发苦,她吐得一塌糊涂,吐完还是疼得坐不住。丈夫赶紧开车送她去医院。急诊医生检查后,脸色严肃:她的胰腺发炎了,血清淀粉酶高达712U/L,白细胞和C反应蛋白也超标,说明炎症很严重。

医生马上给她补液、止痛,还用了奥曲肽抑制胰液分泌。好在抢救及时,第二天早上,陈香的疼痛缓解了。医生告诉她,胰腺是个重要的器官,既管消化又管血糖。如果暴饮暴食,胰液堵在管道里,就像下水道堵塞,胰腺会“消化”自己,引发炎症。严重的话,死亡率有5%。

陈香吓出了一身冷汗。她下定决心改掉坏习惯,定好闹钟按时吃饭,戒了重油重辣的食物,改吃清淡的蔬菜和水煮鱼。她还辞去班主任的职务,减少工作量,早睡早起。慢慢地,她的脸色红润了,黑眼圈没了,同事们都说她像换了个人。两周后复查,指标正常,她彻底康复了。

医生提醒她,健康要长期坚持,不能松懈。陈香点头答应,觉得自己终于走上了正轨。可谁也没想到,2022年4月16日,噩运又来了。那天她上完课,突然觉得肚子隐隐作痛,以为是拉肚子,去了厕所却发现大便是灰白色的,像陶土一样。她没当回事,蜷着身子躺了一会儿,感觉好些了。

半个月后,公开课那天,陈香穿上新买的衣服,发现自己瘦了很多,三个月掉了六斤,衣服都松了。她的肤色也变得蜡黄,护肤品怎么用都没效果。庆功宴上,她胃胀得吃不下,只夹了几筷子鱼肉和米饭。回家的路上,胃里翻江倒海,她吐出黄色的胆汁,身体冰冷,下一秒就昏倒了。

同事赶紧把她送到医院。检查结果像晴天霹雳:胰腺颈体部有肿块,伴肝脏多发转移,确诊为胰腺癌晚期。医生说,胰腺癌早期没明显症状,等出现腹痛、黄疸、消瘦时,往往已经晚了,病情进展极快,确诊后几个月可能就不行了。

陈香的丈夫急了:“她才38岁,怎么会得癌症?她得过胰腺炎,但早就治好了,复查也没问题。这两年她吃得清淡,按时吃饭,生活规律,怎么还这样?”医生也觉得奇怪,联系了肿瘤科主任,仔细翻看了陈香的病历和生活习惯。

主任听完,叹了口气,点出三个关键问题。第一个,陈香爱喝咖啡提神。咖啡因刺激胃酸分泌,增加胰腺负担。长期喝,胰腺超负荷运转,细胞容易出问题。陈香得过胰腺炎后没戒咖啡,埋下了隐患。

第二个问题更隐蔽:陈香的丈夫抽烟,她长期吸二手烟。二手烟里的尼古丁和化学物质,通过空气进入体内,刺激胰腺,引起慢性损伤。即便她饮食健康,二手烟的危害也在悄悄累积,削弱了她的免疫系统,增加了细胞异常的风险。

第三个问题出在家族病史上。陈香的亲戚有人得过慢性胰腺炎,她却没当回事。慢性炎症让胰腺反复受损,细胞容易变异。如果不及时干预,异常细胞可能失控,发展成癌症。她的胰腺炎虽然治好了,但家族遗传的弱点,加上长期炎症,成了癌症的温床。

主任的话让陈香和丈夫愣住了。他们以为改掉暴饮暴食就够了,没想到这些不起眼的小习惯,成了健康的隐形杀手。陈香后悔没早点戒咖啡,也没劝丈夫戒烟,更没重视家族病史。她开始反思,健康不是只改一两件事,而是要面面俱到。

陈香的病还没完全好转,但她还在努力。她用自己的故事提醒大家:健康是最大的财富,别等病来了才后悔。你是不是也有类似的小习惯?是熬夜、抽烟,还是爱吃油腻的食物?不妨从今天开始,改一改,给身体一个喘息的机会。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来自原作者,不代表天天在线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责任编辑:水仙花
猜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