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厘米小孔治大病,肿瘤切除无痕,医生如何做到的?

2025-07-30 18:00:15
18557

48岁的邴先生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的左肺上长了个4厘米的肿瘤。医生告诉他,这东西不仅占了肺,还咬住了气管和动脉,情况复杂得像个定时炸弹。可烟台毓璜顶医院的于晓锋医生,带着团队用一个2.5厘米的小切口,藏在乳晕边上,愣是把这颗“炸弹”拆了,还几乎没留下疤痕。

这场手术不是普通的开刀。它叫经乳晕入路隐匿微单孔支气管袖式切除术,听着拗口,其实就是通过一个小孔,把肿瘤切干净,还得把气管和动脉修好。于晓锋团队挑战的,是胸外科里公认的难题。肿瘤长在肺门,挨着气管分叉和左肺动脉主干,稍微手抖一下,可能切不干净,或者血管气管出问题,后果很严重。

传统手术得在胸口划一道几十厘米的大口子,恢复慢,疤痕也明显。于晓锋却不走寻常路。他选了个乳晕旁的小切口,只有2.5厘米,相当于一支笔的宽度。胸腔镜从这小孔钻进去,医生得在狭窄的空间里完成切肿瘤、缝气管、修动脉一系列高难度操作。手术就像在针尖上跳舞,难度大到让人捏把汗。

手术花了三个多小时。于晓锋说,胸腔镜进去后,就像进了个新世界,空间虽然小,但视野清楚,操作得当就能化险为夷。最终,肿瘤被完整切除,气管和动脉也修得严丝合缝。邴先生醒来后,胸口几乎看不出伤口,恢复得也快,几天就能下床走动。

这场手术的成功不是偶然。于晓锋团队过去一年已经做了190例类似的微创手术,每次都在小切口里练手艺。就像运动员反复练习基本功,他们在一次次手术中,把解剖、缝合、应急处理的本事磨得炉火纯青。量变到质变,邴先生这台全球首例手术,就是他们实力的爆发。

这手术的意义不只救了一个人。它叫支气管袖式切除术加肺动脉干成型,是胸外科的顶尖技术。以前,这种手术得开大口,病人恢复慢,疤痕也影响生活。现在,于晓锋团队用微创小孔,保住了邴先生的下叶肺组织,让他能正常呼吸,生活质量也没受影响。

于晓锋还是个有远见的人。他和全国的胸外科专家一起,写了《中国经乳晕周围隐匿微单孔胸腔镜肺切除术专家共识》。这份指南就像一本教科书,告诉其他医生怎么安全地做这种手术。有了这台全球首例手术的背书,这份指南更有说服力,全国的医院都能学着用。

今年4月,烟台毓璜顶医院办了全国第一届经乳晕肺手术学习班。于晓锋和同事房健、张靖雨等人,把自己的经验手把手教给来自18家大医院的医生。课堂上既有理论,也有手术演示,现场火爆得很。这说明啥?说明这项技术已经成了行业的标杆,吸引了无数人来取经。

这项技术的光芒还照到了国外。于晓锋的团队把成果带到欧洲胸心外科年会、亚洲心胸外科年会这些国际大舞台。外国医生一看,中国的微创技术这么牛,伤口小、效果好,纷纷点赞。他们的报告还拿了好几次最佳汇报奖,证明了中国医生的实力不输任何人。

这台手术的影响还在发酵。全国的胸外科医生都在学,国外的专家也在关注。未来,会有更多人因为这项技术受益,少受痛苦,多点笑容。中国医生的智慧,正在用一种温柔的方式,改变着无数人的生活。你说,这样的突破,是不是值得我们骄傲?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来自原作者,不代表天天在线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责任编辑:水仙花
猜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