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新闻
天天在线汽车
天天在线文旅
天天财经116
天天在线App
“从被解除留置到意外离世仅5天,这位曾登上富豪榜的家居业大佬的人生终章,给资本市场留下了一连串待解的疑问。”
事件速递:5天前刚解除留置,股价异动引市场震动
7月27日,家居行业传来令人震惊的消息,居然智家实际控制人、董事长汪林朋坠楼身亡。这一消息已由中国房地产报记者从居然智家内部人士处得到确认,该人士表示:“7月27日一早出的事,目前相关情况仍在调查中。”
7月28日,居然智家股价开盘即跌停,随后有所回升,截至今日下午收盘,股价仍下跌6.96%,每股报2.94元,总市值为183.08亿元。对于此事,居然智家投资者部工作人员回应媒体称:“我们正在等待相关通知,具体情况请以后续公告为准。”
图源:同花顺公开数据
值得关注的是,汪林朋在7月23日刚刚被解除留置,恢复正常履职,距其离世仅相隔5天。回溯至4月18日,居然智家曾发布公告,称汪林朋被武汉市江汉区监察委员会立案调查并采取留置措施,当时公司强调经营未受影响,一切正常。在之后的3个月里,汪林朋的状况一直受到资本市场的密切关注。
留置背后的争议焦点:借壳上市存国资流失嫌疑,套现行为引利益输送质疑
汪林朋被留置的具体原因虽未公开,但结合行业信息及公开资料来看,其被调查或与多项争议存在关联,其中多年前借壳上市引发的争议尤为突出。
2019年,在汪林朋的主导下,居然之家(现居然智家)通过借壳武汉中商成功登陆A股市场。当时,武汉中商市值仅15亿元,而此次交易的作价高达356.5亿元,这一交易被业内称为“中国商业史上罕见的蛇吞象案例”。
交易完成后,武汉中商国有股东的持股比例从43%大幅降至1.7%,而汪林朋通过北京居然之家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居然控股”)和霍尔果斯慧鑫达建材有限公司,分别持有42.68%和12.7%的股份,直接及间接合计持股达61.93%,公司实际控制人也由武汉市国资委变更为汪林朋。这一股权变动引发了关于国企股份稀释过快、可能存在国有资产流失的质疑。
借壳上市时,武汉中商与汪林朋、居然控股、霍尔果斯慧鑫达建材有限公司签订了业绩承诺,约定2019-2021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需达到71.96亿元。但截至2022年,该业绩承诺的完成率仅为91%,差额4.5亿元触发了补偿机制。而在补偿方案中,“以1元总价回购2.41亿股”的操作,被外界质疑存在利益输送问题。
后续还有更多争议行为引发关注。2023年6月,汪林朋及其一致行动人所持有的限售股解禁。同年7月,居然控股通过4次大宗交易减持公司股份,累计减持比例为1.99%。11月,居然控股又以22.32亿元的价格向金隅集团转让了10%的居然之家股份。通过二级市场减持和协议转让,居然控股累计套现约26.7亿元。由于汪林朋持有居然控股94.02%的股权,这些套现资金的绝大部分权益归其所有。
需要说明的是,留置措施通常适用于被调查人涉嫌贪污贿赂(非公职人员涉嫌行贿)、失职渎职(可能与公职人员共同构成职务犯罪)等严重职务违法或犯罪行为。汪林朋的特殊之处在于其“双重身份”,他曾是国家商业部体制内干部,同时作为上市公司负责人,在执掌居然智家期间频繁活跃于政商两界。
与企业深度绑定的发展历程:从国企管理者到行业争议人物
长期以来,汪林朋是一个颇具争议的人物。有人认为他是带领居然智家走向辉煌的“家居零售领军者”,也有人质疑他可能“掏空上市公司”。
居然智家的发展轨迹与汪林朋紧密相连。公司原名“居然之家”,前身是1999年成立的居然装饰城。当时,该公司创始人去世后,股权转至商务部旗下的中商集团和华联商厦,成为国有企业,任职于华联商厦的汪林朋被任命为居然之家总裁,由此进入家居行业。
2001年,汪林朋主导了居然之家的股份制改革,这一举措改变了企业的发展轨迹。同年,他出资455.89万元成为公司股东,持股比例为8.99%。2002年,他率先推出“先行赔付”服务,让居然之家在北京家居市场打响了名气。
在汪林朋的带领下,居然之家不断发展壮大。2015年,他通过亲属控制的中天基业,以股权整合与资金拆借相结合的方式,将分散的股权集中起来,成为居然之家的实际控制人。之后,他剥离家居板块成立居然新零售,并在2018年引入阿里巴巴、泰康等企业的130亿元战略投资。
截至2017年底,居然之家在全国拥有223家门店,市场销售额超过600亿元。到2018年12月31日,居然新零售已管理284家“居然之家”门店,分布在国内多个省份。2019年,借壳上市的完成让居然之家迎来高光时刻,汪林朋也以29亿美元的身家登上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榜。2023年,在红星美凯龙前实控方面临财务困境时,当时仍名为“居然之家”的该公司在营收上超过红星美凯龙,成为行业第一。2025年3月27日,汪林朋以125亿元财富登上2025胡润全球富豪榜。
业绩下滑与分红偿债的矛盾:高比例分红难掩偿债压力,财务风险显现
尽管争议不断,但汪林朋在资本运作上曾取得不少成果。然而,在他掌舵期间,居然智家一直面临“发展依赖举债,利润多用于分红”的质疑。
根据公司年报,居然智家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已连续4年下滑。2021-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30.71亿元、129.83亿元、135.12亿元、129.66亿元,同比变动44.88%、-0.69%、4.08%、-4.04%;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23.03亿元、16.48亿元、13亿元、7.69亿元,同比变动69.76%、-28.44%、-21.1%、-40.83%。
不过,2020-2023年,公司现金分红金额分别为3.38亿元、10.48亿元、12.54亿元、3.89亿元,同期母公司可供分配利润分别为3.41亿元、10.5亿元、13.49亿元、4.05亿元,现金分红金额占当年母公司可供分配利润的比例均超过90%,这使得市场对其“利润全分红”的质疑声不断。同时,积极分红的居然智家还面临着偿债压力。
截至2023年底,公司货币资金为35.68亿元,有息负债达75.14亿元,有息负债是货币资金的2倍多。2024年财报显示,公司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和短期借款合计43.3亿元,而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仅21.81亿元,现金短债比为0.5。此外,居然智家筹资性现金流净额持续净流出,2020年前三季度至2024年分别为-4.059亿元、-38.88亿元、-31.48亿元、-21.19亿元和-18.83亿元,公司存在一定的再融资压力。
转型尝试与成效不佳的现实:数智化升级、直播带货难改业绩颓势
为改善业绩状况,居然智家在业务上开展了多方面的创新。2023年,汪林朋推动公司进行数智化转型升级,建成了“洞窝”“居然设计家”和“居然智慧家”三大家居产业数智化平台。
依托这些平台,居然智家对直营和加盟模式下的商户,收取数字化管理系统的系统使用费和销售佣金等平台服务费。2023年,居然之家销售额(GMV)为1176亿元,较2022年增长11.7%;平台服务收入12.6亿元,同比增长24.9%,服务费收入增速是交易额增速的2倍多,占营业总收入的比例接近10%。但在这一年,公司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仍下滑21.1%,呈现出增收不增利的态势。
为拉动消费增长,居然智家还涉足直播业务。2024年6月末,公司发布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显示,“618年中狂欢节”活动于5月20日至6月20日举行,销售总额达143亿元。活动期间,汪林朋与执行总裁王宁携手近30位一线品牌负责人开展了“老汪来了”与“总裁价到”两场直播,累计吸引1176万人次观看,订单量突破3.7万笔。经计算,两场直播的合计转化率(订单量与观看人数之比)约为0.31%。从事服饰直播带货的六六(网名)表示:“虽然直播转化率受商品品类、内容等因素影响,但一般来说,低于1%的转化率可视为不太理想。”
为应对家居行业的深刻变革,2024年12月,公司将简称由“居然之家”变更为“居然智家”,标志着企业战略的再次升级。在更名发布会上,汪林朋透露,截至2024年11月底,公司通过跨品牌、跨生态、跨终端的通用智能家居系统,已合作超过300家品牌,接入智能终端设备超30万台。但从2024年的业绩来看,此次变革的成效尚未显现。
3月13日,汪林朋在新春座谈会上提出了居然智家的四个发展愿景:“设计AI,智能装修”“智能家居,健康生活”“垂直大模型,产业赋能”“国际化,抱团出海”。然而,在不到4个月的时间里,他从被留置到意外离世,转型之路未能继续。
结束语:汪林朋的离世,让本就充满变数的居然智家未来更添不确定性,其遗留的争议与企业发展难题,或将成为行业长期关注的焦点。
(内容综合自中国房地产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