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祖鸟烟花炸山惹众怒,西贝预制菜翻车,背后推手是谁?

2025-09-24 08:30:10
18371

始祖鸟在喜马拉雅山放烟花,西贝被质疑用预制菜,这两个中国顶尖品牌最近接连翻车。表面看是营销失误或经营问题,实则暴露了品牌在快速扩张中迷失方向的真相。消费者不再只看产品质量,他们更在乎品牌是否真诚、是否尊重自己的感受。

始祖鸟的烟花表演引发热议。2023年,这家以专业户外装备闻名的品牌在喜马拉雅山举办了一场由艺术家蔡国强策划的高原烟花秀。活动本想展示品牌对自然的热爱,却被网友批评为“污染环境”“与环保理念背道而驰”。始祖鸟母公司安踏集团2022年财报显示,其收入达536亿元,同比增长8%,其中始祖鸟作为高端品牌贡献显著。为了快速提升知名度,始祖鸟被包装成“运动奢侈品”,从专业装备转型为中产阶级的身份象征。烟花秀正是这种营销策略的一部分,但消费者却觉得这违背了品牌“敬畏自然”的核心价值。

西贝的麻烦则出在预制菜。2023年,部分消费者发现西贝部分菜品来自中央厨房,质疑其“现炒现做”的承诺。西贝2022年全国门店超过400家,年营收约60亿元,靠标准化生产实现快速扩张。中央厨房能降低成本、保证效率,但消费者更想要现场烹饪的“锅气”和新鲜感。西贝官方回应称,中央厨房的菜品符合食品安全标准,不算预制菜。然而,消费者更在乎的是用餐体验是否真实,是否被尊重。

资本的力量在背后推波助澜。安踏集团为了保持高增长,2022年将始祖鸟定位为“第三增长曲线”,希望通过高端化策略吸引更多消费者。数据显示,始祖鸟2022年全球销售额增长超40%,但快速扩张也让品牌偏离了专业户外的初心。西贝同样如此,为了规模化经营,中央厨房成为标配,但这与消费者对“手工现做”的期待产生冲突。资本追求利润无可厚非,但品牌如果只顾短期收益,忽视消费者感受,迟早会付出代价。

社交媒体让品牌失误被迅速放大。如今,消费者在微博、抖音等平台上拥有巨大话语权。始祖鸟的烟花事件在微博上引发超5000万次阅读,网友评论从“伪环保”到“浪费资源”不一而足。西贝的预制菜风波也在抖音上掀起热议,短视频平台上消费者分享的“开箱”视频,让质疑声迅速传播。社交媒体像一面放大镜,任何品牌的小问题都可能变成大危机。

消费者对品牌的期待越来越高。过去,始祖鸟靠专业装备赢得户外爱好者的信任,西贝靠“西北味道”打动食客。如今,消费者不仅看产品,还看品牌是否真诚。始祖鸟的烟花秀被指“形式主义环保”,西贝的预制菜被批“不够地道”,这些都指向一个问题:消费者想要的是真实,而不是包装出来的“高大上”形象。

品牌如何应对这样的危机?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在2023年公开回应,承诺部分菜品调整为门店现做,并表示“做饭的要围着吃饭的转”。这一表态赢得部分消费者好感,显示了倾听用户的重要性。始祖鸟则在事件后通过官方微博致歉,承诺未来营销活动会更注重环保,但效果有限,消费者更希望看到实际行动,而非空洞的道歉。

产品质量是品牌立足的根本。2023年,始祖鸟被部分消费者投诉鞋子开胶、外套鼓包等问题,社交媒体上相关讨论超过1000条。西贝也曾因菜品口感不稳定被吐槽。这些问题提醒品牌,营销再花哨,也比不上产品本身的硬实力。消费者愿意为好产品买单,但绝不会为“华而不实”掏钱。

透明沟通能化解误解。西贝在预制菜风波中,详细公开了中央厨房的制作流程,强调符合国家标准,赢回了部分信任。始祖鸟若能更早解释烟花秀的环保措施,或许能减少争议。品牌需要用简单直白的语言,向消费者说明真相,而不是用复杂术语搪塞。

中国品牌正站在十字路口。随着消费市场升级,消费者不再只满足于“物美价廉”,他们更想要被尊重、被倾听。2023年,中国消费市场规模预计达47万亿元,同比增长7%。在这个庞大的市场中,品牌只有真正理解消费者,才能赢得长久的信任。

未来,品牌需要回归初心。始祖鸟若想重拾“专业户外”的口碑,就得让每一次营销都与环保理念挂钩。西贝若想留住食客的心,就得在效率和体验间找到更好的平衡点。只有真正以消费者为中心,品牌才能走得更远。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来自原作者,不代表天天在线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责任编辑:水仙花
猜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