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新闻
天天在线汽车
天天在线文旅
天天财经116
天天在线App
一个40多岁的男人,平时觉得自己身体倍儿棒,结果体检时医生说:“你得了乙肝!”他一脸懵,嚷嚷着:“我咋可能得这个病?从来没感觉不舒服!”其实,乙肝这东西特别狡猾,很多人得了都没啥明显症状,悄悄就在身体里安家了。医生通过检查发现,这位大哥的生活习惯和家庭背景,藏着不少让乙肝钻空子的风险。
乙肝病毒最常见的传播方式是母婴传播。孩子刚出生时,如果妈妈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孩子很容易被传染上。尤其在过去,乙肝疫苗还没普及的时候,这种情况特别多。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全球有超过2亿人携带乙肝病毒,其中不少人就是小时候从妈妈那儿“继承”来的。家里如果有乙肝患者,其他家人也得小心,因为病毒可能通过血液或体液传播。
有乙肝家族史的人,感染风险比别人高一大截。医生常发现,乙肝患者的亲戚里,十有八九也有人带病毒。这不是说病毒会“遗传”,而是家庭生活里,病毒容易通过一些小细节传播。比如,共用一把剃须刀,或者不小心接触了患者的血,都有可能让病毒跑过去。所以,医生总是叮嘱:家里有人得了乙肝,赶紧都去查一查,平时别共用牙刷、指甲刀这些东西。
乙肝疫苗是防病毒的“金钟罩”。世界卫生组织早就说了,婴儿出生后最好马上打疫苗,这样能挡住病毒的入侵。可问题在于,有些人小时候没打过疫苗,或者打得不规范,身体没形成保护屏障。尤其在一些偏远地方,疫苗接种率低,很多成年人年轻时没打过疫苗,等于给病毒开了个后门。数据显示,中国自1992年开始推广乙肝疫苗后,新生儿感染率大幅下降,但成年人中还有不少漏网之鱼。
医疗和美容操作也是乙肝病毒的“藏身地”。有些人因为拔牙、纹身、甚至做个小手术,稀里糊涂就感染了。医生发现,很多乙肝患者都有过在不正规地方做医疗或美容的经历。比如,有些小诊所消毒不严格,针头、器械反复用,病毒就趁机传播了。卫生部的数据显示,过去不规范的医疗操作,导致了大量乙肝病例。所以,选医院或美容院时,眼睛得擦亮,千万别图便宜去没资质的地方。
长期喝酒是乙肝病毒的“帮凶”。酒精对肝脏的伤害特别大,喝多了会让肝细胞受损,肝脏变得脆弱。乙肝患者如果还天天喝酒,病毒会更嚣张,肝脏损伤速度翻倍。医生调查发现,不少乙肝患者都有长期喝酒的习惯,有的甚至一天几瓶啤酒不当回事。研究表明,乙肝患者如果不戒酒,发展成肝硬化或肝癌的风险高出好几倍。戒酒对他们来说,不是建议,是必须。
乙肝患者如果不定期检查,麻烦可就大了。乙肝是个慢性病,早期可能一点感觉都没有,但病毒在肝脏里慢慢搞破坏。医生说,很多患者发现问题时,已经是肝硬化甚至肝癌了,后悔都来不及。定期检查能及时发现肝功能变化,帮医生调整治疗方案。中国肝病学会的数据显示,定期随访的患者,肝癌发现率比不检查的低30%。所以,得了乙肝,查肝功能、做B超得成为日常。
代谢病也给乙肝患者添了不少麻烦。现在糖尿病、高血压、肥胖的人越来越多,这些病跟乙肝“联手”,能让肝脏更快垮掉。高血糖、高血脂会加重肝脏负担,病毒也更容易复制。医生发现,很多乙肝患者同时有代谢问题,比如体重超标、血糖高,结果肝损伤加剧。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得肝硬化的风险比普通人高50%。控制好血糖、血脂,保持健康体重,对乙肝患者太重要了。
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虽然多,但预防其实不难。打疫苗、定期检查、远离不正规的医疗操作,就能挡住大部分风险。医生还提醒,生活习惯得改,比如少喝酒、多运动,肝脏才能喘口气。中国这些年在乙肝防控上花了大功夫,疫苗普及、免费筛查,感染率已经从90年代的10%降到现在的不到5%。这说明,只要大家重视起来,乙肝没那么可怕。
乙肝患者的生活也不用太悲观。得了乙肝,不是世界末日,只要管住生活习惯,配合医生治疗,大多数人能正常生活。关键是别讳疾忌医,觉得没症状就没事。医生常说,乙肝就像家里的“定时炸弹”,得时刻盯着它。患者和家人都得多学点知识,保护好自己,也保护身边人。
乙肝这事,归根结底是个“防大于治”的问题。每个人都可能有风险,尤其是家里有人得过乙肝、没打过疫苗、或者爱喝酒的人,更得长个心眼。去正规医院查查,平时注意点卫生,病毒就没那么容易找上门。你说,防着点总比后悔强吧?大家觉得,乙肝防控还有啥好办法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