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标省钱千万,企业笑开花,阿拉善盟交易咋这么牛?

2025-09-08 17:00:06
18123

阿拉善盟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最近火了!一个项目评标,专家们不用跑来跑去,坐在电脑前就能搞定。阿拉善和通辽的专家在线上“隔空”合作,轻松完成了恒信项目管理公司的一个项目评审,业务经理乐得合不拢嘴,说这数字技术真是省时省力,还不用担心有人暗箱操作。

这事儿得从阿拉善盟的数字化改革说起。他们今年玩了个大的,把建设工程和政府采购项目的远程异地评标做到了100%全覆盖。啥意思?就是不管你在哪儿,评标都能在线上搞定,不用舟车劳顿。数据摆在这儿:今年跨盟市评标87个,比去年多了快两倍;跨省评标的数量也翻了一番。这速度,简直像坐上了火箭!

为啥企业这么高兴?因为这套新玩法省钱又省心。以前投标,动不动就得交一笔保证金,少则几万,多则几十万,压得企业喘不过气。现在好了,阿拉善推了个新政策:1000万元以下的政府投资项目,直接免掉投标保证金!其他项目也能用信用承诺代替保证金,资金周转立马轻松了。云峰道桥公司就尝到了甜头,他们中标了个工程项目,投标专员直说:“以前资金被保证金卡得死死的,现在政策一放宽,钱活了,干活儿更有劲了!”

政策有多给力?数据不会骗人。截至目前,阿拉善盟已经有82个项目、461家企业享受了这波红利,累计减免的保证金高达3927万元!这笔钱对企业来说,可不是小数目。拿去买设备、发工资、搞研发,哪样不香?企业资金盘活了,干事业的动力也更足了。

远程异地评标是怎么做到的?说白了,就是靠数字技术撑腰。阿拉善盟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了个“1+N”的制度体系,啥叫“1+N”?就是一个主场带着几个副场,全国各地的专家都能在线上凑一块儿评标。主场负责统筹,副场智能匹配,专家们通过视频连线,评标过程全公开,音视频记录还能随时回看。想搞猫腻?门儿都没有!

这套系统还有个亮点,叫做“暗标评审”。啥是暗标?就是评标时,专家看不到投标企业的名字,只看方案好不好,彻底杜绝了“熟人经济”。再加上数据监测分析,哪个环节出问题,一查就知道。交易中心的管理科科长拍着胸脯说:“现在流程清清楚楚,责任明明白白,企业还能随时查项目进展,公开透明,没啥好担心的。”

这波改革不光省钱,还省时间。以前评标,专家得从外地赶过来,路上折腾不说,评标时间长了,企业还得干等着。现在远程评标,专家在线上开会,效率高得飞起。投标企业也不用跑现场,鼠标一点,项目进展一目了然。恒信公司的业务经理就感慨:“以前评个标,起码得跑好几趟,现在在家点点键盘就行,太方便了!”

阿拉善的做法还有个大好处,就是打破了地域限制。过去评标,专家大多是本地的,数量少,专业也不全,容易出现“熟面孔”问题。现在通过跨盟市、跨省评标,外地的专业大咖也能加入进来。像今年5月,额济纳旗一个水库项目就和赤峰市联手,赤峰的专家线上参与,评审质量蹭蹭往上涨。这不光提升了公平性,还让企业对结果更信服。

说到这儿,得提一句,这套改革背后还有个大目标——优化营商环境。阿拉善盟不光在交易中心使劲儿,他们还出台了一堆政策,专门帮企业减负。比如,电子保函代替现金保证金,线上开标率100%,交易平台“一网通办”。这些招儿,都是为了让企业办事更顺畅,成本更低,活力更足。

企业活力一上来,整个地方的经济也跟着活了。阿拉善盟的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不光是帮企业省钱,还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交易过程公开透明了,企业的信任感上来了,参与投标的积极性也更高了。数据显示,今年交易金额已经突破了4个亿,这数字多提气!

当然,这事儿也不是一蹴而就。远程评标刚开始推的时候,也遇到过不少问题。比如,不同地方的交易系统不兼容,数据没法互通;还有专家管理、场地预订的麻烦。好在阿拉善盟一步步摸索,修了制度,升了设备,硬是把这些坎儿都迈过去了。现在他们的评标室可是高标准,独立机位、音视频设备一应俱全,多个项目同时评标都不带卡壳的。

这波改革对老百姓有啥好处?说到底,企业省了钱、得了利,就能把更多精力放在干实事上。项目建得快,质量高,咱老百姓的生活也能更方便。比如,修路、建学校、搞基建,这些项目的效率上去了,大家伙儿不就跟着沾光了?

阿拉善的做法,其实也给其他地方提了个醒。数字技术这么好用,咋不赶紧学起来?用好互联网,打破地域限制,办事效率高了,企业和政府都能少操心。这不就是咱老百姓爱看的“办事不求人,干活儿更顺心”的场面吗?

写到这儿,阿拉善的故事还没完。他们的公共资源交易改革还在往前推,未来肯定还有更多好政策落地。你说,这数字化改革能不能在全国铺开?企业还能享受到啥新福利?这些问题,留着咱们一起看下去吧!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来自原作者,不代表天天在线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责任编辑:水仙花
猜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