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新闻
天天在线汽车
天天在线文旅
天天财经116
天天在线App
碧桂园境外债务重组再掀波澜,1.78亿美元补偿方案背后,是破局曙光还是更多挑战?
据澎湃新闻报道,近日,房地产行业龙头企业碧桂园(02007.HK)的境外债务重组事宜再度引发市场广泛关注。有消息称,碧桂园已与债券持有人特设小组(AHG)就向银行协调委员会支付1.78亿美元补偿款一事达成一致意见。该银行协调委员会由7家银行组成,持有现有银团贷款48%的份额。这一进展看似为碧桂园的境外债务重组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但背后却隐藏着诸多复杂因素和不确定性。
多方持债情况复杂!超七成债权人已加入重组支持
据悉,债券持有人特设小组持有碧桂园“103亿美元未偿还离岸优先票据和可转换债券(美元债)”中超过30%的份额。小组之所以同意补偿款的支付形式,主要目的是为推动重组进程,并且预计重组将在今年12月底前完成。截至6月30日,已有相当于现有公众票据本金总额逾75%的持有人加入重组支持协议,其中便包含了特设小组的份额。
1.78亿美元补偿款细节敲定,两大行主导谈判
在碧桂园与银行委员会的谈判过程中,银行委员会提出了1.78亿美元的抵押补偿要求。根据协议,这笔补偿款的50%需在重组生效日以现金形式支付,另外50%则以两年期抵押贷款的形式偿还。这场谈判由中国银行和工商银行主导。
这笔1.78亿美元的补偿款并非凭空而来,它基于碧桂园今年1月公布的框架协议。该协议中提到,“拟通过结合在重组生效日预付现金及债务工具补偿现有银团贷款债务下的贷款人,以换取该等贷款人释放其对就2023年7月有关若干现有银团贷款债务再融资而获得的有关若干担保的权利”。
抵押物估值超5亿美元 多方利益需平衡
这些抵押物颇具来头,它们是银团在2023年7月获取的,估值超5亿美元,其中包括碧桂园持有的万达商管股权以及间接持有的11项股权投资的资产。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资产是在银团贷款到期前一个月,碧桂园为再融资所提供的担保。然而,碧桂园在处理与银行协调委员会的关系时,无法绕开特设小组。尽管特设小组已经签署重组支持协议,但协议明确规定,1.78亿美元的补偿款支付计划需其同意。
重组方案有亮点,但推进过程阻力不小
从整体境外债务重组的大框架来看,碧桂园自陷入债务困境以来,一直在积极寻求解决方案。今年1月,碧桂园公布的境外债务重组提案备受瞩目。若该提案能够顺利落实,碧桂园将实现大幅去杠杆化,目标是减少债务最多116亿美元。同时,债务到期时间将延长至最多11.5年,加权平均借贷成本也将从重组前的每年约6%降低至重组后的每年约2%。这一方案若能成功实施,无疑将为碧桂园缓解资金压力、恢复经营活力提供有力支撑。
然而,在实际推进过程中,却并非一帆风顺。今年4月,碧桂园曾推出一份境外债务重组方案,其中关于转股价的设置引发了外界的质疑。面对超140亿美元的境外违约债务,碧桂园计划给予债权人的转股价为2.6港元/股或10港元/股,而给予控股股东杨惠妍家族的转股价格却低至0.6港元/股,这种差异被指存在“双标”嫌疑。尽管碧桂园管理层对完成境外债务重组仍抱有信心,但这一事件无疑给重组进程蒙上了一层阴影。
多次延期争取时间后未来挑战仍存
进入5月以来,碧桂园为了推进境外债务重组,已三次延长境外债务重组支持协议同意费用限期,以及一般重组支持协议同意费用限期,目的是等待更多债权人同意重组协议。5月26日,中国香港高等法院批准了碧桂园的延期申请,将呈请聆讯延期至2025年8月11日。这一举措为碧桂园争取到了更多时间,但也反映出重组过程的艰难。
在6月5日举行的股东周年大会上,碧桂园首席财务官兼执行董事伍碧君表示,希望今年内能够完成境外重组工作,明年上半年能完成境内公开市场债的重组。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境外债务重组虽取得了一定进展,如与特设小组就1.78亿美元补偿款达成一致,且已有超75%的公众票据本金总额持有人加入重组支持协议,但未来仍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剩余未加入重组支持协议的债权人态度尚不明朗;另一方面,即使重组成功,碧桂园还需面对如何恢复经营、提升业绩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碧桂园的境外债务重组之路,在1.78亿美元补偿方案达成一致的节点上,看似迈出了重要一步,但前方依然迷雾重重。市场各方正拭目以待,看这家曾经的房地产巨头如何在复杂的债务困境中突出重围,实现重生。
在房地产行业深度调整的大背景下,碧桂园的每一个动作都牵动着市场的神经。其境外债务重组的最终结果,不仅关系到公司自身的命运,也将对整个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格局产生深远影响。未来几个月,让我们持续关注碧桂园的重组进展,见证这场债务重组之战的最终走向。
(内容综合自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