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收购告吹,20亿重押地产,南京公用逆势而行行不行?

2025-09-21 08:30:04
18221

南京公用一夜之间抛出两份重磅公告,一份是放弃新能源收购,另一份是豪掷20亿竞拍南京两块地。房地产市场低迷,新能源风头正劲,南京公用却反其道而行之,到底是怎么想的?

两块地的起拍价加起来高达20.53亿元。江宁地块3.29万平方米,起拍价7.24亿元,楼面价每平方米2万元。建邺地块2.88万平方米,起拍价13.19亿元,楼面价每平方米3.4万元。20亿对南京公用来说不是小数目。2024年公司全年归母净利润只有4592万元,买地资金相当于公司40多年的利润总和。

南京楼市现在的情况并不乐观。2025年1月至6月,南京新房成交量同比下降9.4%,创下近20年最低纪录。售楼处冷冷清清,房产中介比看房的人还多。即便如此,南京公用依然决定拿地。公司公告称,江宁地块周边交通便利、商业发达,建邺地块适合打造高端住宅。这些说法听起来不错,但市场低迷,房子建好后卖给谁?

南京公用的底气可能来自今年的房地产成绩。2024年上半年,公司房产开发业务收入达到8.07亿元,同比增长237.23%。这是公司唯一收入增长的业务板块。徐庄G02项目两次开盘全部售罄,河西南G30项目顺利验收,江心洲G70项目销售也表现不错。这些成绩让公司相信,即便市场不好,优质项目依然有市场。

另一边,南京公用却放弃了一项新能源收购。收购对象是杭州宇谷科技,一家做电动两轮车换电业务的公司。宇谷科技的模式很简单:外卖和快递骑手的电动车没电时,直接到换电柜换一块满电电池,几分钟就能继续工作。2023年,宇谷科技在全国84个城市运营3.14万个换电柜,收入9.02亿元,净利润1.28亿元,稳居行业前列。

这桩收购从2024年1月启动,谈判持续8个月,最终在9月18日宣布终止。公告中,公司表示双方在交易条款上没谈拢。宇谷科技的毛利率从2020年的44.58%降到2023年上半年的26.58%,几乎腰斩。盈利能力下降,可能让南京公用对收购价值产生疑虑。

还有一个细节值得注意。宇谷科技曾计划在2023年6月冲刺创业板IPO,但主动撤回了申请。撤回原因不明,可能是条件不成熟,也可能是市场环境不佳。这给收购增加了不确定性。价格谈不拢可能是最终放弃的原因。宇谷科技估值高了,南京公用股东不干;估值低了,宇谷科技股东不乐意。

南京公用的选择反映了一种现实困境。作为一家地方国企,南京市国资委是其实际控制人。国企的决策往往更看重短期稳定。2024年上半年,房地产板块为公司贡献了8.07亿元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显著。相比之下,新能源业务需要长期投入,短期回报不明显。在经济压力大的背景下,保住赚钱的业务比冒险进入新领域更稳妥。

南京公用并非对新能源完全没兴趣。公司近年来布局了充换电网络、分布式光伏和储能业务。2023年,公司新能源业务收入达到2.3亿元,占总收入的12.5%。但这些业务仍在起步阶段,规模和盈利能力远不如房地产。培育新业务需要时间和资金,短期内很难成为财报的亮点。

房地产市场的风险显而易见。2025年上半年,南京二手房成交量同比下降12.7%,房价指数环比下跌1.8%。全国范围内,房地产行业进入调整期,开发商资金链紧张,项目烂尾的新闻屡见不鲜。南京公用却选择在这个时候加码地产,20亿的投入能否收回成本,市场并不看好。

放弃新能源收购也让人有些遗憾。宇谷科技的换电业务符合绿色出行趋势。2024年,全国电动两轮车保有量超过4亿辆,换电需求快速增长。宇谷科技在全国的3.14万个换电柜,每天服务数十万骑手。如果收购成功,南京公用能迅速切入这一高增长赛道,分享行业红利。

国企背景可能在决策中起了关键作用。南京公用的股权结构显示,南京市国资委持股比例超过30%。国企考核更注重当期业绩,转型风险高的项目往往不被优先考虑。房地产虽然前景不明,但短期内仍是公司的现金来源。2024年上半年,公司总收入13.2亿元,房地产贡献了61%的收入。

从更广的视角看,南京公用的选择反映了传统企业在转型中的纠结。新能源是未来方向,但投入大、周期长;房地产利润可观,但市场风险高。公司既想抓住新机会,又不愿放弃老业务。2023年,公司总资产达到85.6亿元,负债率却高达68.4%。高负债下,激进扩张的风险不容忽视。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来自原作者,不代表天天在线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责任编辑:水仙花
猜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