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新闻
天天在线汽车
天天在线文旅
天天财经116
天天在线App
菜市场里,鱼摊前总是热闹。几位阿姨围着摊主,七嘴八舌地问:“听说鲶鱼吃多了会得癌症,是真的吗?”“我家孩子说咸鱼不能买,吃了会生病!”这样的说法,最近在朋友圈和短视频里特别火。有人说有4种鱼上了“致癌黑名单”,吃了容易出问题。这话听起来吓人,让爱吃鱼的人心里直打鼓:鱼还能不能放心吃?今天咱们就来把这事掰开了说清楚,帮大家吃得安心又开心。
先说说大型食肉鱼,比如鲨鱼、旗鱼、大金枪鱼。这些鱼被传“吃多了致癌”,主要是因为它们在海里活得久,吃的小鱼小虾多,体内可能会积累一些汞。汞这东西对身体不好,多了可能影响神经。可别急,科学上没证据说汞会直接导致癌症。而且,普通人家里哪会天天吃这些鱼?偶尔吃一顿金枪鱼刺身,或者去饭店点个旗鱼,根本不用担心。平时咱们餐桌上常见的鲫鱼、草鱼,汞含量低,安全得很。
腌制鱼也常被点名,比如咸鱼、腊鱼。很多人听说腌鱼会产生亚硝酸盐,吃多了可能变成致癌的亚硝胺,听着挺吓人。其实,亚硝酸盐在胃里不一定会变成亚硝胺,关键看你吃多少。偶尔吃点咸鱼蒸肉饼,解解馋,身体完全能处理掉这点亚硝酸盐。可要是三餐都吃咸鱼,一天到晚不离嘴,风险才会慢慢变大。现在正规厂家做的腌鱼,盐量和卫生都控制得不错,比自己随便腌安全多了。
变质的鱼也被贴上“致癌”标签。不管是海鱼还是河鱼,放久了坏掉,确实可能有问题。鱼肉坏了会产生组胺,吃下去可能头晕、恶心,甚至拉肚子。更麻烦的是,变质的鱼容易滋生霉菌,产生黄曲霉毒素,这东西确实对健康不利。但这不是鱼的错,是没存好导致的。买鱼时挑眼睛亮、鱼肉有弹性的,回家及时冷藏或冷冻,当天吃不完就赶紧冻起来,哪会有这些问题?
还有人担心鱼从污染的水里捞上来,带着重金属或者污染物。这种担心有道理,但不全对。如果鱼来自被工业废水污染的河湖,确实可能积累铅、镉这些有害东西,长期吃风险不小。可正规市场卖的鱼,基本都来自合格的养殖场或捕捞区,经过检测,污染物都在安全范围内。咱们去大超市、菜市场买鱼,基本不用操心这个。反倒是那些来路不明的“野生鱼”,比如小河沟里捞的,可能有隐患。
说到这儿,所谓“4种鱼致癌”的说法,其实是把鱼本身和特殊情况混淆了。鱼安不安全,不看种类,看怎么选、怎么存、怎么吃。选中小型鱼,比如鲫鱼、鲈鱼,汞含量低,适合常吃。新鲜鱼买回来赶紧做,别放坏了。腌鱼偶尔吃点没问题,但别当主菜天天吃。做鱼一定要煮熟,尤其是淡水鱼,生的半生的可不行,容易有寄生虫。
买鱼的时候,眼睛得放亮。去正规市场,挑鱼眼清亮、鱼鳞完整的,闻着没怪味。回家后冷藏冷冻安排好,别让鱼坏在手里。市场上卖的鱼基本都有检疫证明,安全有保障。别贪便宜买那些说不清来路的鱼,省小钱可能吃大亏。吃饭这事,安全第一,健康最重要。
鱼可是好东西,营养高,味道鲜。数据说,鱼肉富含蛋白质、Omega-3脂肪酸,对心脑血管好,还能补脑。咱们国家沿海地区的人,餐桌上鱼少不了,癌症率也没比别的地方高。反过来,饮食太单一,吃啥都过量,才容易出问题。鱼吃得适量,搭配点蔬菜水果,身体只会更健康。
这些“致癌鱼”的传言,多少有点以偏概全。朋友圈、短视频里总有些消息,看着吓人,其实没那么严重。咱们吃鱼,关键是选对、吃对。别因为一两条传言,就把鱼从餐桌上踢出去。鱼的美味,谁不爱呢?煎条鲫鱼、蒸条鲈鱼,香得邻居都来敲门!
吃鱼这事,归根结底是生活的一部分。咱们中国人讲究“吃得好,活得美”,鱼在餐桌上地位不低。从清蒸鲈鱼到红烧鲫鱼,从鱼汤到鱼丸,鱼的做法多得让人流口水。别让谣言坏了胃口,选好鱼、做好鱼,安心享受美食,这才是正道。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