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鲜火锅吃出肝炎,60岁大伯险些毁肝,医生揭秘致命细节

2025-07-30 18:00:08
18506

60岁的李阿伯,平时连鱼虾都很少碰,这次来福州探亲,馋了一回海鲜小火锅,结果吃得满头大汗后,直接进了医院。事情就发生在几天前,李阿伯吃完海鲜没多久,就觉得浑身没劲,还发热、恶心。他心想,可能是感冒了,忍忍就过去。谁知过了几天,眼睛黄得像涂了颜料,尿液颜色深得像泡了浓茶,家人吓得赶紧送他去医院。一查,医生说是甲型肝炎,简称甲肝,罪魁祸首就是那顿没煮透的海鲜。

李阿伯家在湖北,平时吃得清淡,鸡鸭鱼肉都挑着吃,海鲜更是难得尝一口。这次来福州,亲戚热情,拉着他去吃海鲜小火锅,贝壳、虾、蟹摆了一桌,热气腾腾,吃得大家直夸好吃。李阿伯也放开了肚子,夹了一筷子又一筷子。谁能想到,这顿饭吃下去,病毒也跟着下肚了。医生说,海鲜没煮熟,里面可能藏着甲肝病毒,李阿伯的身体没接触过这种病毒,免疫力没准备好,直接被击中。

甲肝这病,听着吓人,其实离我们不远。福建医科大学吴孟超纪念医院的肝病专家高海兵说,甲肝病毒爱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啥意思?就是吃进被污染的食物或水,病毒就可能钻进身体。像李阿伯吃的那些海鲜,如果没洗干净或者没煮透,病毒就可能藏在里面,等着机会搞乱你的肝脏。数据显示,甲肝在全球每年感染人数超过1500万,尤其在卫生条件差的地方更容易爆发。

李阿伯被送到医院时,已经有点严重了。眼睛黄、皮肤黄,肝功能检查结果也不好。好在送医及时,高海兵主任带着团队给他做了保肝治疗,还用了退黄的药。现在李阿伯情况好多了,能下床走走,但还得定期检查,防止病情反复。医生说,甲肝虽然不至于要命,但拖久了会伤肝脏,严重的可能转成慢性病,麻烦就大了。

说到甲肝,很多人觉得这病离自己挺远,其实不然。专家说,这病一年四季都能冒头,夏天尤其容易中招,因为海鲜、烧烤、路边摊吃得多。甲肝病毒很狡猾,藏在不新鲜的贝壳、没洗干净的水果、甚至没烧开的自来水里。你一不小心吃下去,病毒就开始作乱。数据统计,福建每年甲肝病例有几百例,多数是因为吃了不干净的东西,尤其是生冷海鲜。

甲肝还有个特点,传染性强。病毒进入身体后,会“潜伏”2到6周,平均1到2周开始发病。这段时间,你可能啥感觉都没有,但已经能把病毒传给别人。比如李阿伯,吃海鲜那天可能已经把病毒带到饭桌上,家人如果没注意卫生,也可能被传染。专家提醒,饭前洗手、餐具消毒,这些小习惯能挡住病毒的路。

症状也是个坑。甲肝一开始很像感冒,发热、没力气、不想吃饭,很多人不当回事。等拖到皮肤发黄、尿液变深,才知道坏事了。这时候肝脏已经受了伤,治疗起来更费劲。医生说,60岁以上的老人和小孩最容易被甲肝盯上,因为免疫力弱。像李阿伯这样的,平时不吃海鲜,身体对病毒没防备,吃了不干净的东西,病毒直接“得手”。

怎么防甲肝?专家给了几条实用的建议。吃海鲜一定要煮熟,贝壳、虾、蟹得烧到彻底熟透,生的或者半生不熟的坚决别碰。水果蔬菜得洗干净,最好用流水冲,泥巴、脏东西都得弄掉。饭店吃饭也得擦亮眼,别光顾着便宜,卫生条件差的地方尽量少去。还有,甲肝疫苗是个好东西,接种了能大大降低得病的风险,尤其是经常在外吃饭的人,最好去医院查查抗体。

福建这边的医院也在行动。7月28日是“世界肝炎日”,主题是“社会共治,消除肝炎”。吴孟超纪念医院在福州搞了场义诊,肝病专家、康复科医生都去了现场,帮市民答疑解惑,还送了免费体检券。100个乙肝筛查名额、50份肝功能检查、20份肝弹性检查券,市民排队领得不亦乐乎。有人当场就查出了问题,幸好发现得早,医生给了治疗建议,算是捡回一个健康。

医院没停下脚步。7月23日到26日,他们联合南平、古田、闽侯、闽清、永泰的医院,搞了肝病学术交流和义诊活动。27日又在福州仓山爱琴海购物中心摆摊,十几个科室的专家一起出动,免费检查、答疑,还送了体检券。市民张大姐说,她拿了张肝功能检查券,查完发现肝有点问题,医生当场给了建议,回家后她立马把家里没煮熟的海鲜全扔了。

这事也让人忍不住想,生活里多少隐患是咱们没注意到的?李阿伯吃顿海鲜就进了医院,咱们平时是不是也得小心点?疫苗、卫生习惯、定期检查,这些听起来麻烦,但真能保命。你说呢,健康这事,是不是得从今天开始抓紧?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来自原作者,不代表天天在线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责任编辑:水仙花
猜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