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岁血糖高点慌什么?不吃药也能稳,关键看这招

2025-08-04 16:30:04
18264

老吴53岁,体检报告一出来,空腹血糖6.4,他吓得腿都软了。以为糖尿病找上门,赶紧跑药店买降糖药,吃仨月把自己吃得头晕眼花,干活都没劲。医生一检查,告诉他:你这压根不用吃药,生活调一调就行!

这事儿听起来是不是有点耳熟?好多人一听“血糖高”,就慌了,觉得不吃药就完蛋了。其实,50岁以后,血糖稍微高点,压根不是啥大事。关键是弄明白啥时候该吃药,啥时候靠自己就能稳住。张文宏医生说得明白:血糖到一定程度才需要药,之前全靠生活方式顶上。

先说说糖尿病咋回事。很多人以为血糖高点就是糖尿病,其实没那么简单。医生判断糖尿病得看仨指标: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只要有一个超标,才算确诊。老吴这种6.4的空腹血糖,叫糖前期,还没到糖尿病的线。国家卫健委的指南写得清楚:空腹血糖得≥7.0,餐后血糖≥11.1,糖化血红蛋白≥6.5%,才算糖尿病。没到这地步,吃药干啥?纯属给自己找罪受。

为啥50岁以后血糖爱闹腾?人老了,身体代谢慢了,胰岛素不太灵光,肌肉少了,脂肪堆多了,胰岛有点顶不住。加上很多人吃得多,动得少,压力还大,血糖就容易晃悠。不过,好消息是,这阶段的血糖问题大多能逆转。只要管住嘴,迈开腿,血糖能乖乖听话。

咋知道自己血糖有没有问题?最简单的方法是做个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这玩意儿能测出隐藏的血糖问题。有些人空腹血糖正常,但吃完饭血糖蹭蹭往上涨,这试验一测就露馅。还有糖化血红蛋白,反映你过去两三个月的平均血糖,靠谱得很。别光看一次体检报告就吓得睡不着,查清楚再说。

不想吃药,咋稳住血糖?吃饭得讲点策略。先吃菜,再吃肉,最后吃米饭面条啥的。每顿吃个八分饱,晚上七点前把饭吃完。别小看这顺序,胰岛工作起来轻松不少。吃完饭别瘫沙发上,出去遛个弯,哪怕楼道里转两圈,血糖都能降点。心情也得稳住。压力一大,肾上腺素飙升,血糖跟着蹦高。没事听听歌,散散步,心情好了,血糖也老实。

运动咋整?50岁以上的人,快走加点力量训练最靠谱。每周三四次快走,每次半小时,骑个自行车也行。加上每周两次力量训练,玩哑铃、拉弹力带,靠墙蹲一蹲都行。研究说了,坚持仨月力量训练,胰岛素敏感性能提高两成,相当于给身体装了个天然降糖器。

吃啥也得注意。别以为不吃糖就万事大吉,米饭面条这些精白碳水才是升糖主力。换点糙米、燕麦、玉米渣,占主食的三分之一,血糖涨得没那么凶。水果也不是不能吃,选猕猴桃、蓝莓、柚子这种低糖的,每天200克左右,解馋又不伤身。

要是真得了糖尿病,啥时候吃药?刚确诊,血糖不算高,也没啥并发症,先试仨月生活方式调整。血糖稳住了,药可以先放一边。要是血糖老是高,或者尿里查出蛋白、眼睛花了、手脚麻了,那就得赶紧吃药。吃药不可怕,怕的是稀里糊涂吃,或者拖着不治。关键是搞清楚自己啥情况,啥时候该干啥。

这事儿的讨论还没完。有人觉得自己血糖高点就得吃药,有人觉得光靠运动吃饭就能搞定。你咋看?管好血糖的招儿,你还知道啥?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来自原作者,不代表天天在线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责任编辑:水仙花
猜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