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新闻
天天在线汽车
天天在线文旅
天天财经116
天天在线App
核心城市优质地块的争夺,总能透出市场最真实的温度。三个月内,厦门国贸在成都同一片区两次拿地——先是以3.55万元/㎡创下成都宅地楼面价TOP2的“单价地王”纪录,再以2.51万元/㎡拿下相邻地块,超万元的价差背后,既藏着“地王”诞生的逻辑,也映照着当下房地产市场的现实选择。
200米内两度落子:从“单价地王”到相邻地块的竞价反差
要聊国贸这次拿地,绕不开三个月前那场轰动成都的“地王”争夺战。9月25日,成都锦江区一心桥片区2号地块的42轮竞价落下帷幕,国贸地产以25100元/㎡的楼面价、7.83亿元总价竞得该地块,溢价率19.52%。而就在今年6月19日,距离这宗地块仅200米的1号地块,曾让国贸地产创下成都宅地市场的重要印记:当时经过超150轮激烈竞价,企业以35500元/㎡的楼面价、75.74%的高溢价率将其拿下,不仅成交总价达23.26亿元,更一举刷新成都宅地楼面价TOP2纪录,成为区域内备受关注的“单价地王”。
为什么同一片区的两块地,价差能到1万多?中指院成都公司总经理黄雪的分析很实在:“两宗地块虽同处一环路东、紧邻牛王庙地铁站的核心区,但‘地王’的诞生有其特殊性。”1号地块38亩的体量在核心区本就稀缺,加上当时市场对高品质住宅的预期较高,才引发多轮争夺;而2号地块18.7亩的规模、2.5的容积率更易控制开发成本,竞争激烈度自然降低。值得注意的是,2号地块2.1万元/㎡的起拍价已刷新成都宅地起拍纪录,但最终成交价仍比“地王”地块低30%,这种价差直观反映了“地王”地块的稀缺价值。
国贸地产:拿下“单价地王”背后的国资房企逻辑
能在核心区接连拿地,还敢拿下“单价地王”,国贸地产的底气到底在哪?作为1987年成立的老牌房企,国贸地产的全国化布局早有章法:2007年拓展长江中游区域,2013年后加速进入沪杭等核心城市,如今已覆盖6大区域20个重点城市,累计开发面积超2000万平方米。2021年从厦门国贸上市公司体系独立后,其明确“以房地产开发为主、三大业务为辅”的架构,2025年中期财报显示,房地产开发业务占营收比重达94.95%,毛利率15.37%,稳健的业务结构为其争夺核心地块奠定基础。
从数据上看,国贸今年的节奏确实稳。今年前8个月,国贸地产以70亿元拿地金额位列全国百强第16位,同期销售额254.1亿元排名第20位,“拿地-销售”的平衡节奏,让其有底气在成都核心区拿下“单价地王”。事实上,这并非偶然——2022年以来,国贸地产新增土储始终以厦门为核心,上海、成都为重要支点,9月还以5.06亿元底价拿下广州荔湾区地块。亿翰智库分析师评价,国资房企的资金优势与风险把控能力,使其在争夺“地王”级核心地块时更具竞争力,这种“热点城市点状布局+核心地块深耕”的策略,正是其区别于民企的关键。
土拍市场:“单价地王”频现背后的资源集中趋势
国贸在成都的操作,其实是今年土拍市场的一个缩影——核心地块的争夺,越来越向头部央国企集中。国贸地产在成都拿下“单价地王”并接连拿地,恰是2025年土拍市场“核心资源争夺加剧”的真实写照。据中指院数据显示,今年前8月百强房企拿地总额超6000亿元,同比增长28%,其中拿地金额前十的企业里央国企占8家,绿城、保利、中海等头部企业更是垄断70%的新增货值,而“单价地王”几乎全部诞生于这些企业的争夺中,资源向核心城市、核心地块集中的趋势愈发明显。
具体到成都,今年的土拍热度其实有迹可循。前8月市本级涉宅用地成交53宗,土地出让金447亿元,9月新规明确高品质住宅开发标准后,房企对核心地块的关注度进一步提升,国贸“单价地王”的诞生正是这一背景的产物。但热闹背后也得冷静看:一心桥片区周边新希望D10天府等豪宅二手房单价已超5万元/㎡,“地王”地块未来售价需平衡成本与去化;且区域内今年还有1811套千万级新房待入市,“地王”项目如何在竞争中突围,将成为国贸地产面临的关键挑战。
说到底,从3.55万/㎡的“单价地王”到2.51万/㎡的相邻地块,国贸近几月在成都的操作,其实把核心地块的价值分化讲得明明白白。放在以前,“地王”一出来大家都盯着价格喊热闹,但现在不一样了——行业在“止跌回稳”的节骨眼上,“地王”早不是单纯的面子工程,更像是块试金石,能看出房企到底有没有真本事做开发、能不能看准市场。
而像国贸这样的地方国资房企,现在在“地王”领域的动作,其实悄悄影响着核心城市的楼市格局。后续这两块地能做成什么样,能不能平衡成本和销量,咱们不妨接着看——毕竟,市场的答案,从来都藏在这些实实在在的布局里。
(内容综合自厦门国贸财报、财联社、每经房产、中指研究院及往期公开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