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新闻
天天在线汽车
天天在线文旅
天天财经116
天天在线App
来源:养老BAR
作者:张良
近日,《上海市浦东新区(32街镇)养老服务设施布局专项规划(2022-2035 年)》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对具体内容本文不再赘述,请读者自行了解。但上海作为国内养老政策创新和示范密集出台的城市,加上上海市的老龄化率高、经济发达程度高,因此我们从规划中更多的去关注养老产业先行区政策的引导方向,有助于其他地区在做养老服务设施规划时厘清条线和边界。
01
在用地性质方面,允许养老服务设施在功能用途互利、环境要求相似且相互间没有不利影响的用地上综合设置
有条件情况下,允许养老服务设施用地可以与以下设施用地兼容设置:一类/二类/三类住宅组团用地、行政办公用地、商业服务业用地、文化/体育用地、科研设计用地、商务办公用地、轨道交通用地、综合交通枢纽用地,以及社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尤其是宜与社区级医疗设施用地混合设置。养老服务设施建筑主体应相对独立,确保老年人设施安静、安全、避免干扰等需求。
不宜与一类工业用地、二类工业用地、工业研发用地、普通仓库/堆场用地、物流用地以及社会停车场用地等混合设置。现状机构设施所在地块处在规划控制线范围内(含道路红线、河道蓝线、高压走廊控制线、防护绿带控制线等),或处于郊野单元规划、新市镇总体规划划定的建设用地图斑之外,或者不符合上述用地兼容性要求的用地,则现状设施用地合规性判断为不兼容。
02
社区居家养老仍是首选,医养结合、中心城区养老、刚需型综合服务是老年人最为关注的内容。
养老服务设施需求调查显示,居家养老仍是首选,社区养老需求呈增长趋势。选择居家养老的占比 84.76%,仍是居民养老首选;选择社区养老的占比 11.98%,高于“9073”养老体系的 7%;选择机构养老的占比 3.26%;中心城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需求量大于城郊,中心城(外环以内街镇)选择居家养老比例为 82.12%,选择社区养老比例为14.90%,选择机构养老比例为 2.98%;城郊(外环线以外街镇)选择居家养老比例为 87.14%,选择社区养老比例为 9.34%,选择机构养老比例为 3.52%。
在服务方面,被调查者对医疗卫生设施需求的占比达 75.12%,文体设施占比 57.01%,远远超过其他设施,反映出老年人对医养结合服务和文化活动需求高。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内容需求集中在助餐、助医、日间照料,老年人实际最常去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首位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包含助餐和日间照料两项基本功能),比例为 31.45%,此外对助浴、日托、康复等日间照料服务,代办服务(如代配药),健身器材、棋牌活动等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服务需求也较大。
03
三级养老体系的边界愈发模糊,整合发展模式更加受到青睐
当前,养老行业从强调分类的“9073”养老服务设施体系,逐渐走向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各尽其责的“高度融合、综合服务”养老服务设施体系。
无论是从层级还是分类来看,机构养老服务设施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呈现出更强的互补性。而在运营端,出于运营成本考量和技术服务能力的复制和延伸,发挥养老服务机构的专业支撑作用,推动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为家庭提供专业服务,鼓励养老机构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提高养老服务资源利用效率也是未来的大势所趋。
04
资源整合、服务联动和闲置盘活仍是扩大养老服务供给、提升养老服务能力的主要途径
在提升空间利用效率方面,重点加强居家—社区—机构设施的衔接、整体联动和空间共享,建立联动机制,探索多种功能复合的社区服务综合体,探索打破条块分割管理的限制,通过空间共享实现利用效率的提升。
在服务联动方面,结合与养老服务设施关系密切的医疗设施探索“医养结合”,把老人按年龄和身体状况进行评估,分出自理、介助、介护三种不同的等级,相对应不同等级的医疗设施卫生服务站、社区卫生中心、对外联合的三级医院,建立持续的康复护理的服务满足老人需求。
在增加供给方面,利用闲置的商业办公用房,机关事业单位、国企的闲置办公建筑、培训中心等改建为养老服务设施,对于商业、办公、社区用房等,在确保结构安全、消防安全的基础上,不新建、扩建,可临时改变建筑使用功能用于养老服务。鼓励改造提升存量机构养老服务设施,支持未达到技术要求标准但符合规划导向、符合居民需求的存量设施进行“标准化”改造;对现状设施陈旧、建设标准较低的存量机构养老服务设施进行修缮、扩建或重建,提高建设标准,优化公共服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