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天新闻

  • 天天在线汽车

  • 天天在线文旅

  • 天天财经116

  • 天天在线App

    天天在线
    推荐|新闻|财经|汽车|消费|房产|康养|文旅|北京|影视|24H|专题|直播
    全部新闻财经汽车消费房产康养文旅北京影视24H直播曝光台
    沙特在联大强烈谴责以色列在中东持续发动侵略
    费萨尔强调,国际社会必须履行责任,通过 “两国方案” 终结悲剧、实现可持续和平,这是保障地区所有国家安全的唯一途径。
    希腊总理警告以色列 再不收手将没朋友
    米佐塔基斯说:“我告诉我的以色列朋友,如果他们执意坚持破坏‘两国方案’的道路,他们将面对与目前所剩不多盟友为敌的风险。”
    欧洲理事会主席:“两国方案”是通向巴以和平唯一途径
    中方呼吁抵制和反对侵蚀“两国方案”基础的单边行动
    耿爽指出,巴勒斯坦问题是中东问题的核心,落实“两国方案”是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的唯一可行出路。
    又有多国承认巴勒斯坦国 欧洲多地民众声援:来得太晚了
    在22日举行的和平解决巴勒斯坦问题和落实“两国方案”高级别国际会议期间,法国总统马克龙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安道尔、比利时、卢森堡、马耳他、摩纳哥也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
    法国在联合国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
    在22日举行的和平解决巴勒斯坦问题和落实“两国方案”高级别国际会议期间,法国总统马克龙宣布法国承认巴勒斯坦国。
    德国外长呼吁尽快启动“两国方案”谈判进程
    瓦德富尔当天在启程赴纽约出席联合国大会前表示,德国的立场是,巴勒斯坦国的承认应当作为进程的终点,而这一进程必须立即开始。他强调:“巴勒斯坦国是我们的目标。我们支持‘两国方案’,没有其他出路。”
    他们,正式承认巴勒斯坦国
    ​随着以色列持续扩大对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加剧当地人道主义危机,国际社会要求落实“两国方案”的呼声越来越高。21日,葡萄牙、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宣布正式承认巴勒斯坦国。
    英副首相解释决定正式承认巴勒斯坦国原因
    拉米说,承认巴勒斯坦国无法喂饱加沙饥饿的孩子,也不能让被扣押人员得到释放,但是它意味着英国支持“两国方案”,并且支持巴勒斯坦民族解放事业的正义性。
    美以拦不住了!西方多国将承认巴勒斯坦国
    ​随着以色列持续扩大对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加剧当地人道主义危机,国际社会要求落实“两国方案”的呼声进一步加强,西方多国兴起对巴勒斯坦国的“承认潮”。与此同时,以色列与美国在国际上愈发孤立。
    联大通过决议支持有关实施“两国方案”的纽约宣言 美以反对
    阿盟秘书长发言人在一份声明中说,绝大多数国家支持该决议,这反映了国际社会对迫切需要实施“两国方案”的共识日益增强,选择不支持该决议的国家是站在历史错误的一边。
    联合国将恢复举行落实“两国方案”高级别国际会议
    联大当天不经表决通过由沙特阿拉伯提议的恢复举行这一高级别国际会议的口头决定。以色列和美国代表在口头决定通过后,均发言表明不支持这一决定。
    以色列“E1区”定居点建设计划为何引众怒?
    2024年,以政府批准在约旦河谷征用12.7平方公里巴勒斯坦土地,成为自1993年巴以签订《奥斯陆协议》以来最大规模的吞并。
    以色列外长称以方“不会允许”两国方案的实施
    7月29日,法国外交部长巴罗与安道尔、澳大利亚、加拿大、芬兰、冰岛、爱尔兰、卢森堡、马耳他、新西兰、挪威、葡萄牙、圣马力诺、斯洛文尼亚和西班牙14个国家外长发表联合声明,表示“愿意承认巴勒斯坦国”,并邀请尚未表态承认的国家加入这一集体呼吁。
    中国代表强调必须坚决反对以色列占领加沙的企图
    落实“两国方案”是解决巴勒斯坦问题、实现巴以和平共处的唯一可行出路。国际社会应加大努力推进“两国方案”政治进程,共同抵制任何破坏“两国方案”基础的单边行动。
    西方多国“转向” “两国方案”真正落地还有多远
    国际社会要求落实“两国方案”的呼声进一步加强,七国集团成员法、英、加显现政策“转向”,这让越来越孤立的以色列及其盟友美国承受更大国际压力。
    破解中东安全困局,唯有政治对话
    当地时间7月28日至30日,和平解决巴勒斯坦问题和落实“两国方案”高级别国际会议在联合国总部举行。
    德国外长:承认巴勒斯坦国的进程必须现在开始
    英国首相府当地时间7月29日发表声明说,如果以色列不采取实质性行动结束加沙地带骇人惨状,并承诺实现长期可持续和平,英国将在9月联合国大会开幕前承认巴勒斯坦国,维护“两国方案”的可行性。
    联合国就落实“两国方案”发布宣言
    法国等15国外长呼吁承认巴勒斯坦国
    声明说,这15国中有的已经承认巴勒斯坦国,有的正在积极考虑承认巴勒斯坦国。承认巴勒斯坦国是迈向“两国方案”的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