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天新闻

  • 天天在线汽车

  • 天天在线文旅

  • 天天财经116

  • 天天在线App

    天天在线
    推荐|新闻|财经|汽车|消费|房产|康养|文旅|北京|影视|24H|专题|直播
    全部新闻财经汽车消费房产康养文旅北京影视24H直播曝光台
    击败丰田和宝马,比亚迪成为2024年新加坡最畅销汽车品牌
    比亚迪是新加坡2024年最畅销的汽车品牌,注册销量为6191辆,击败了丰田、宝马和特斯拉,这也是中国电动汽车品牌首次荣登榜首.
    比亚迪正式登陆韩国乘用车市场
    ​中国电动汽车品牌比亚迪16日在韩国仁川举办品牌发布会,正式宣布比亚迪乘用车业务在韩发展计划。
    早报 (10.30)| 突发!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反补贴税;谷歌三季度云营收超预期;涨价了?光伏传来大消息
    欧洲智库: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弊大于利
    德国等5个欧盟成员国投票反对,另有12个成员国弃权,但未能阻止欧盟通过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案终裁草案,欧盟拟对原产于中国的电动汽车征收最终反补贴税。
    商务部:坚决反对欧终裁草案 将继续进行谈判
    对于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案,中方的立场是一贯的、明确的,中方坚决反对欧方在此案中不公平、不合规、不合理的保护主义做法,坚决反对欧方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反补贴税。
    欧洲各界反对欧委会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
    近期,中欧双方就电动汽车反补贴案进行密集磋商。然而,欧盟委员会不仅继续执意裁决高额反补贴税率,还拒绝了中方业界提出的一揽子解决方案,未展现出解决问题的政治意愿。
    随笔丨“去中国!”而不是“去中国化”
    自去年10月欧盟针对中国电动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以来,大众、宝马、奔驰等车企纷纷表示,只有在充分竞争的市场里才能提高自身竞争力,不需要保护主义来维护它们的市场。
    加拿大对中国电动汽车征税背后的“算计”
    9月3日,中国商务部宣布对加拿大采取的相关限制措施发起“反歧视调查”,并拟将加方有关做法诉诸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这是中国政府的坚决态度。
    商务部回应中国在世贸组织起诉加拿大对华征税措施
    加方无视世贸规则,违反其在世贸组织的承诺,拟对中国电动汽车和钢铝制品分别征收100%和25%的附加税,是典型的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做法……
    商务部回应加拿大拟对华电动汽车等商品采取限制措施
    中方多次强调,中国电动汽车等产业发展基于自身比较优势,是开放竞争的结果。中国电动汽车受到包括加拿大消费者在内的全球用户欢迎,也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转型作出巨大贡献。
    中国电动汽车“给泰国消费者带来惊喜”
    中国电动汽车凭借高质量的产品、创新的设计和具有竞争力的价格受到越来越多泰国消费者的青睐,中国车企在泰国投资建厂也助力泰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
    英贸易大臣:目前不准备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高额关税
    英国商业和贸易大臣乔纳森·雷诺兹日前参加七国集团贸易部长会议时表示,英国目前不会效仿欧盟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高额关税。
    商务部:希望欧方正视中国电动汽车竞争优势并非来自补贴的事实
    应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申请,商务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对外贸易壁垒调查规则》相关规定,决定自2024年7月10日起,对欧盟《外国补贴条例》相关做法进行贸易投资壁垒调查。
    中国电动汽车何以在日本“圈粉”
    日本汽车进口协会数据显示,2023财年(2023年4月至2024年3月)日本市场的外国产纯电动汽车新车销量约2.38万辆,较上财年增长45%,已连续五年增长。
    “产能过剩”这道伪命题给经济学家整不会了
    欧美经济体频频炒作“产能过剩”概念,针对中国电动汽车等新能源产品滥用301关税复审程序、反补贴调查等保护主义工具,加征关税或威胁加征关税。
    对中国电动汽车加税将带来哪些危害——欧洲专家解读欧盟保护主义之弊
    欧盟拟对进口自中国的电动汽车征收临时反补贴税,不仅直接损害欧洲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冲击欧洲汽车产业,还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国际贸易环境,不利于经济全球化进程。
    “这是全球合作道路上的退步”——欧盟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税引广泛担忧
    在全球汽车产业大国德国,不少政商界人士认为欧盟对华征收临时反补贴税不仅无法解决欧洲和德国汽车工业面临的挑战,还会对欧洲企业和消费者产生负面影响。
    对中国电动汽车加税,欧盟算错了账
    欧盟步美国后尘祭出“关税大棒”,执意采取保护主义行动,不仅损害了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合法权益,也将扰乱和扭曲包括欧盟在内的全球汽车产业链供应链。
    外交部回应美国对中国电动汽车采取歧视性做法
    毛宁说,包括电动汽车在内的中国新能源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广受欢迎,靠的是持续的技术创新、完善的产供链体系和充分的市场竞争,是比较优势和市场规律共同作用的结果,根本上是企业拼出来的,不是政府补贴出来的。
    欧洲各界忧虑对华贸易保护损人害己
    越来越多的欧洲人士认识到,所谓“中国新能源产能过剩论”背离客观事实和经济规律,效仿美国对中国电动汽车等产品加征关税只会损害欧洲企业的利益、消费者的利益和公平竞争的国际贸易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