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天新闻

  • 天天在线汽车

  • 天天在线文旅

  • 天天财经116

  • 天天在线App

    天天在线
    推荐|新闻|财经|汽车|消费|房产|康养|文旅|北京|影视|24H|专题|直播
    全部新闻财经汽车消费房产康养文旅北京影视24H直播曝光台
    上海成立量子人工智能联合体
    ​2025浦江创新论坛量子智能专题论坛9月21日在上海举行,上海量子人工智能联合体、上海量子科技装备产业创新联盟宣布成立,上海量子计算十大应用场景发布。
    向新而行|科技赋能产业“新”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
    不再只是看风景!旅游消费从“观光”迈向“沉浸”
    旅游消费正经历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的重要转型。曾经“上车睡觉、下车拍照”的观光游模式,正逐渐被个性化、沉浸式体验游所取代,这一转变不仅反映了消费需求的升级,更彰显了旅游产业创新发展的新趋势。
    北京计划到2026年底发展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伙伴成员规模至1000家
    伙伴计划2.0明确,北京计划到2026年底,通过综合评估、动态进出机制,发展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伙伴成员规模至1000家。
    工业互联网持续赋能智慧生活新场景
    2025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9月5日至8日在沈阳举行。应用AI大模型、大数据、具身智能等前沿科技的创新成果悉数亮相。科技和产业创新融合,让工业互联网持续为智慧生活赋能。
    智能产业创新成果融入日常生活
    ​人形机器人一记凌厉的高踢腿,动作干净利落,引来观众阵阵惊呼;冰箱根据库存自动推荐菜谱,浴室镜柜监测用户皮肤状态……正在重庆举行的2025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上,600余家中外企业在这里展示了3000余项智能产业创新成果,折射智能化正深度融入生活方方面面。
    让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看中国经济之“美”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重点做好全方位扩大内需、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持续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多措并举保障改善民生等工作。”
    知识产权如何转化应用?国家知识产权局解码实践样本
    数字经济时代,数据知识产权如何赋能创新发展?专利如何转化落地,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国家知识产权局28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浙江省知识产权强省建设有关情况,提供实践样本。
    北科建怀柔国际科创中心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北京科技园建设集团怀柔国际科创中心通过整合技术、人才、资本等创新要素,为科学城企业提供全链条服务,加速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首届北京人才山地徒步大会将于10月中旬举办
    2025中关村论坛系列活动——北京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人才论坛举办。
    新华视点|创新驱动 数智领航——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一线观察
    从国际茶展看中国茶产业创新突围
    ​茉莉花茶啤酒、茶叶花生酥、时令鲜果茶……在近日举行的2025北京国际茶业展上,琳琅满目的创新茶产品成为展会一大亮点。
    中国科创成果加速落地融入日常生活
    5月8日至11日,第二十七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以实际应用场景展示多项最新研发成果,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北京经开区打出政策组合拳 力促高精尖产业新突破
    记者从北京亦庄创新发布获悉,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近日密集出台高精尖产业促进政策,锚定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产业创新高地目标,打出政策组合拳。
    驻华外交官经开区领略高精尖产业创新魅力
    4月19日,“外交官看中国-感知北京一区一品经开行”活动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
    第四届新视听融合创新创意大赛“产业创新赛道”复赛举办路演活动
    4月15日,第四届新视听融合创新创意大赛“产业创新赛道”复赛路演活动举办。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 让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要搭建平台、健全体制机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让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
    AI相助,政务服务跑出“智能加速度”
    今年全国两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
    小米集团:技术赋能高端突破 AI将扮演重要角色
    今年前两个月,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1%,比上年全年加快0.2个百分点。国产人工智能通用大模型在电子、汽车等重点工业领域规模化应用加快,赋能产业创新发展,算力需求的扩大带动相关产业快速增长。
    消费提质进入“快车道” 这些企业选择扎根湖北
    82位院士、41.5万研发人员、1121万技能人才,132所高校、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4.5万家……以“人才活”驱动产业供给“满盘活”,湖北产业创新名片持续闪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