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新闻
天天在线汽车
天天在线文旅
天天财经116
天天在线App
公众号
APP
Blog
登录/注册
推荐
|
新闻
|
财经
|
汽车
|
消费
|
房产
|
康养
|
文旅
|
北京
|
影视
|
24H
|
专题
|
直播
全部
新闻
财经
汽车
消费
房产
康养
文旅
北京
影视
24H
直播
曝光台
严打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公安部公布10起典型案例
公安机关提醒个人信息处理者,要严格履行法定义务,完善个人信息保护制度规范和技术措施,维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同时提醒广大群众,要妥善保管、存储和使用个人信息,发现个人信息泄露线索的,请及时向公安机关和有关部门投诉举报,使用法律武器捍卫自身权益。
便捷背后存在
信息泄露
风险 手机智能助手应该怎么用?
手机智能助手的出现,极大地简化了手机操作流程,让生活变得轻松又高效,因而赢得了大量用户的青睐。但与此同时,关于信息暴露、隐私裸奔以及安全隐患的质疑声也不绝于耳。
零接触也能窃密?警钟要长鸣!如何防范?
磁信号已成为现代人类生产、生活中如影随形的信息传输媒介,在带给我们便利生活的同时,也暗藏着敏感信息泄露的风险。
“被直播”要勇于维权 涉嫌侵犯知情权、肖像权、隐私权等
“被直播”这个话题讨论度这么高,源于其危害性不容小觑。“被直播”行为涉嫌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肖像权、隐私权等权益。更为严重的是,这种行为极易造成消费者个人信息泄露,从而带来许多不确定的风险。
老年人扫码被骗现象调查:看到“扫一扫领礼物”就走不动道
不少老年人沉迷于扫码,却缺乏对二维码背后风险的认知,导致被骗,比如有人在公园锻炼时容易被“免费领礼品”的吆喝声吸引,扫码时信息泄露导致银行卡被盗刷;有人看到“创业者”以小额红包为诱饵推广二维码,兴冲冲扫码却被对方盗走社交账号密码,批量发送涉诈短信;还有人沉迷于扫码做刷单任务,结果发现是骗局。
北京互联网法院法官:个人信息处理技术性强、隐蔽化、规模化
记者就当下日益增多的网络信息泄露案件采访了北京互联网法院。
扫描二维码,如何避免个人
信息泄露
?
对于消费者来说,在消费购物时,扫描二维码应该注意哪些方面,才能最大程度地避免个人信息泄露呢?
中国游泳选手
信息泄露
引发运动员担忧
WADA总法律顾问温泽尔曾解释,运动员没有形成兴奋剂违规时,根据《世界反兴奋剂条例》第14条规定,除非当事运动员同意,否则不用公布相关信息。
中国反兴奋剂中心:强烈谴责境外机构媒体歪曲事实 呼吁WADA调查
信息泄露
事件
中国反兴奋剂中心自2007年成立以来,始终坚持对兴奋剂问题“零容忍”态度,严格依照《世界反兴奋剂条例》和相关国际标准开展反兴奋剂工作。
存在个人
信息泄露
、财产安全等隐患,注销手机号应注意什么?
近日,注销手机号可能存在个人信息泄露、财产安全等风险隐患的话题引发社会关注。注销手机号到底存在哪些潜在风险?注销手机号我们应注意什么?
注销手机号我们应注意什么?
近日,注销手机号可能存在个人信息泄露、财产安全等风险隐患的话题引发社会关注。注销手机号到底存在哪些潜在风险?注销手机号我们应注意什么?
车险临期电话“轰炸”催续保,车主信息是如何被泄露的?
电话“轰炸”令人头疼,车主信息是如何被泄露的呢?从调研情况来看,由于在车险利益链上涉及多方人员和机构,包括车管所、保险公司、保险中介机构、4S店、汽修厂等,很难精准定位信息泄露的缺口。而部分催续保的背后,是中介代理人为谋个人私利,打着保险公司的幌子,以出单为先,严重影响了保险行业的形象和口碑。
多地金融监管部门发布风险提示:涉及个人
信息泄露
、冒充银行员工实施诈骗等
3月12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湖北监管局文章指出,当前,冒充银行员工实施诈骗案件频发,湖北监管局提醒广大消费者高度警惕此类诈骗,谨防财产损失。
证券公司315:收到49起投诉 涉及平安、招商、国金证券等24家券商
投诉内容看,投资者投诉主要针对乱收费、客户服务态度、活动奖品不到账、个人信息泄露、频繁电话短信骚扰等问题。还有部分投资者对销户困难、软件无法正常登录影响交易等问题进行投诉。
有不法分子以“修改征信”为名诈骗消费者 金融监管总局北京监管局发布风险提示
近期,社会上不时有不法分子以“修改征信”为名诈骗消费者,造成消费者个人信息泄露和资金损失。
英国北爱尔兰警方紧急应对警员信息不慎泄露事件
北爱助理警察总长托德8日晚在新闻发布会上为信息泄露事件道歉,称这一人为失误“不可接受”。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