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天新闻

  • 天天在线汽车

  • 天天在线文旅

  • 天天财经116

  • 天天在线App

    天天在线
    推荐|新闻|财经|汽车|消费|房产|康养|文旅|北京|影视|24H|专题|直播
    全部新闻财经汽车消费房产康养文旅北京影视24H直播曝光台
    关于批准北京市2025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及市级预算调整方案的决议
    北京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听取了市财政局局长韩杰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所作的《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提请审议批准北京市2025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及市级预算调整方案的议案》的说明……
    桥水创始人称穆迪低估美债风险
    穆迪16日宣布,决定将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从Aaa下调至Aa1,缘于美国政府债务和利息支付比例增加。
    德国公布5000亿欧元基金财政草案 放宽债务限制
    ​德国15日公布一项涉及数千亿欧元的财政方案草案,提出放宽联邦政府债务上限、设立特别基金,以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气候保护和国防开支等关键领域发展。
    “寅吃卯粮”陋习难改 美政府债务再创新高
    截至11月21日,美国联邦政府债务总额首次突破36万亿美元,达到36.035万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巨额财政赤字导致美国联邦政府债务创新高
    美国财政部24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美国联邦政府债务总额达到36.035万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增加6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
    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主任许宏才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议案提出,为便于操作、尽早发挥政策效用,新增债务限额全部安排为专项债务限额,一次报批,分三年实施。
    英国发布秋季预算 增加税收和政府债务引外界担忧
    里夫斯宣布,增加的税收项目主要针对高收入阶层,包括上调雇主的国家保险缴纳比例等;“非常住居民”税收结构同样面临调整,资本利得税税率将显著提高。
    债务狂飙冲击美元国际信用,多国提速“去美元化”
    ​美国财政部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美国联邦政府债务总额首次超过35万亿美元。
    美债“信用卡”屡屡刷爆 终将失控
    ​美国联邦政府债务规模日前突破35万亿美元,半年多激增1万亿美元,再次敲响债务失控的警钟。
    35万亿美元!美联邦政府债务逼近新大关
    美国联邦政府债务规模已达34.997万亿美元,距35万亿美元大关仅一步之遥。
    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要统筹好发展和安全 落实好防范化解房地产、地方政府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重点领域风险的各项举措
    美媒:美国最大敌人是自身债务
    美国认为只要自己仍然是世界经济体系的主导力量,财政赤字就无关紧要,可以随心所欲地大肆挥霍。然而,随着时间推移,美国经济经历动荡,特朗普和拜登政府均出现美国历史上最不负责任的财政赤字,导致通胀和利率双双飙升,商品价格变得难以承受,美国中产阶级陷入困境。
    美国经济能否“软着陆”待观察
    2023年,在美联储持续大幅加息后美国通货膨胀率有所下降,经济呈现一定复苏态势。尽管如此,在核心通胀率仍远高于美联储目标、高利率政策滞后效应逐步显现、联邦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扩大等挑战和不确定性因素影响下,美国经济并未摆脱衰退风险,能否实现“软着陆”有待观察。
    穆迪调降我主权债务评级展望的三大误判
    玉渊谭天指出,穆迪有三大误判:国际评级机构对新兴市场国家较为严苛;对中国经济增长潜力的错误悲观;对中国政府债务压力的错误估计。
    财政部曝光460亿元新增隐性债务问责案例 有何深意?
    为了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国务院制定实施了一揽子化债方案,财政部强调抓好一揽子化债方案落实。目前地方已发行1万多亿元特殊再融资债券,来置换隐性债务缓释风险。
    国务院可继续提前下达部分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
    根据决定,授权国务院在授权期限内,在当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包括一般债务限额和专项债务限额)的60%以内,提前下达下一年度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
    八大首席经济学家展望四季度宏观经济
    从财政政策角度看,陈雳认为,四季度财政支出进度合理加快的趋势有望延续,专项债发行提速、地方政府债务化解方案等增量政策值得期待。
    美媒:信用评级遭下调体现美国政治领导力的失败
    惠誉在一份声明中指出,下调美国信用评级主要由于美国政府债务负担居高不下且不断加重,未来3年财政状况预计将持续恶化。
    惠誉下调美国信用评级 预测美国经济将衰退
    惠誉发表声明说,下调美国信用评级主要由于美国政府债务负担居高不下且不断加重,未来3年财政状况预计将持续恶化。
    美国加速跌落美债深渊
    美国联邦政府债务今年1月已触及31.4万亿美元的债务上限,财政部随即采取“非常规措施”以避免债务违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