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天新闻

  • 天天在线汽车

  • 天天在线文旅

  • 天天财经116

  • 天天在线App

    天天在线
    推荐|新闻|财经|汽车|消费|房产|康养|文旅|北京|影视|24H|专题|直播
    全部新闻财经汽车消费房产康养文旅北京影视24H直播曝光台
    京冀晋三地启动“迎豹回家”生态修复工程
    华北豹是世界珍稀濒危物种、我国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曾广泛分布于华北地区,在北京已多年未见。
    猞猁种群稳定增长 塞罕坝生态修复显成效
    近日,塞罕坝发现三只稳定活动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猞猁个体,这是该地继2022年首次发现猞猁以来记录到数量最多的一次。
    清渠通南北 泽被千万家丨全市81处泉眼复涌“南水”助力水生态修复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后,“南水”替代地表水和地下水成为北京主力供水水源,使地下水得到充分涵养,全市水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进入施工建设高峰期
    在门头沟区,水务部门及参建单位正在加快推进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工作。
    门头沟区全面实施生态修复工程 河道水毁修复等9项工程已完工
    12月6日,门头沟区生态环境局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全区生态环境领域的恢复情况。
    野生“二师兄”泛滥?新华社记者直击抓捕现场
    宁夏西吉县位于六盘山西麓,山大沟深,生态环境脆弱,随着近年来的生态修复和国土绿化行动,当地生态环境明显好转,但也带来了野猪大量繁殖。
    镜观·回响丨西部生态建设: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
    生态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
    河北隆尧:废弃矿山修复再现绿色生机
    尧山坐落于河北省隆尧县西部,面积约4.8平方公里。近年来,隆尧县在关停尧山区域所有采石场、石灰窑的基础上,先后实施了三期矿山治理与生态修复工程,绿化面积达3000余亩,昔日满目疮痍的矿山重披“绿装”,成为当地群众休闲健身的好去处。
    时政微视频丨从“火焰山”到“花果山” 习近平捐种的香樟树见证绿色奇迹
    福建长汀曾是中国南方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因当地夏天地表温度能烤熟鸡蛋,也被戏称为“火焰山”。
    内蒙古乌兰察布:生态治理让乡村添“颜值”农民增收入
    为了彻底改变大黑河源头污染问题,2021年,乌兰察布市、卓资县两级政府实施大黑河发源地生态修复工程。
    跟着总书记看中国 | 九江:打造长江“最美岸线”
    2023年10月10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九江考察调研,了解当地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长江岸线生态修复、石化企业转型升级等情况。
    全国政协委员姜耀东:加大力度支持矿业老区转型发展
    姜耀东认为,当前老矿区的转型发展仍是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中的短板弱项,面临资源枯竭、接续替代产业发展乏力、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欠账、对高素质人才吸引力降低等现实困难。
    耕地总量增长、生态修复显著……我国自然资源“家底”愈发厚实
    2月29日,自然资源部发布《2023年中国自然资源公报》,介绍了我国自然资源领域的相关情况和成果。
    空中长卷瞰鹭岛蝶变
    30多年来,厦门以高水平海洋生态修复助力高质量发展,铺展开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厦门画卷”……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鹭岛新画卷
    36年来,厦门开启了从河湖到海洋、从海域到全域的生态保护修复进程,以高水平海洋生态修复助力高质量发展。
    湖南2人因破坏湿地被判刑并支付生态修复费用14万余元
    2022年10月,被告人侯某、肖某在明知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禁止开垦种植的情况下,在该保护区内种植冬小麦322.5亩,至2023年5月小麦成熟收割时被查获。
    习近平考察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九江城区段
    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省九江市考察了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九江城区段,了解当地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长江岸线生态修复等情况。
    卫星视角|跟随总书记足迹,看母亲河生态之变
    今年8月15日是我国第一个“全国生态日”。一起跟随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从卫星视角看母亲河生态之变。
    “甜蜜产业”助力绿色转型——湖南冷水江小水果产业发展观察
    近年来,冷水江铁腕整治污染厂矿,推进生态修复。同时结合丘陵地形和独特的气候、土壤条件,引导各镇、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小水果产业。
    盐碱地上铺展多彩画卷(美丽中国•关注盐碱地治理②)
    黑褐色的土壤、绿色的秧苗、青红相间的柿子、红色的碱蓬草……昔日“沉睡”的盐碱地上,如今正徐徐铺展多彩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