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天新闻

  • 天天在线汽车

  • 天天在线文旅

  • 天天财经116

  • 天天在线App

    天天在线
    推荐|新闻|财经|汽车|消费|房产|康养|文旅|北京|影视|24H|专题|直播
    全部新闻财经汽车消费房产康养文旅北京影视24H直播曝光台
    助力“生育梦” 辅助生殖进医保已惠及超100万人次
    截至目前,全国31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均已将辅助生殖纳入医保,已惠及超100万人次,助力“生育梦”。
    解读GDP二十强省份的人口竞争力:广东生育率居首,辽宁老年人口占比最多
    31个省份的一季度GDP数据已经全部公布,至此,全国GDP二十强省份也已揭晓。在这20份成绩单中,15个省份的GDP增速超过或持平全国平均水平(5.4%),展现出较强的增长韧性。
    特朗普政府打击“生育旅游” 警告孕妇签证可能遭拒
    美国务院警告称,利用移民制度进行生育旅游的个人可能会面临严重的长期后果,以这种方式滥用移民制度的人可能会失去未来签证或前往美国的资格。
    二孩家庭补5万、三孩家庭10万!一地出台楼市新政
    近年来,我国生育政策经历了多次调整,从2013年的“单独二孩”到2015年的“全面两孩”,再到2021年的“三孩政策”。生育政策逐步放开,但不少育龄人群感慨“生不起、养不起”。
    响应国家号召,君乐宝官宣16亿元生育补贴
    作为中国婴幼儿奶粉领军品牌之一,君乐宝乳业集团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启动16亿元生育补贴计划,用科研力量全面守护中国家庭。
    意大利生育率创新低 人口持续萎缩
    意大利国家统计局3月31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意大利生育率降至1.18,刷新了1995年创下的最低纪录1.19。
    飞鹤12亿补贴助力人口高质量发展,推动生育友好型社会建设
    作为国内婴幼儿乳品行业的龙头企业,飞鹤乳业迅速响应国家政策号召,率先在全国范围内推出12亿生育补贴计划,为孕期家庭送上一份实实在在的关爱与支持。
    重磅生育补贴政策开启!或将拉开全国生育补贴序幕
    生育三孩发10万元! 呼和浩特卫健委负责人详解政策
    为预防补贴被挪用于非育儿领域,确保能有效缓解家庭经济负担,内蒙古呼和浩特分阶段发放育儿补贴。
    事关工资、股市、生育、医疗、住房……国家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来了
    为大力提振消费,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以增收减负提升消费能力,以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需求,以优化消费环境增强消费意愿,针对性解决制约消费的突出矛盾问题,现就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制定本方案。
    6省份及新疆兵团已全部实现生育津贴发放至个人
    生育津贴直接发放给个人有助于让医保获得感来得更快、幸福感变得更足,更好地保障女性职工产假期间的权益。
    用什么纾解奶爸奶妈的带娃难题?
    从“家长带娃”到“政策支持”,从“家庭责任”到“国家担当”,解决带娃难题的良方,或许就藏在“生育友好型社会”的共识里。
    应对人口困境 韩国官员呼吁吸引更多外国人
    韩国官员18日说,为应对超低生育率和人口老龄化问题,韩国需要吸引更多外国人来韩工作生活,而非一味追求提高本国生育率。
    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加快完善 各地采取哪些有力措施
    近年来,各地各部门在生育支持方面采取了哪些积极有力措施?一起了解下。
    新版医保药品目录新增91种药品 惠及基层社区患者
    从今年1月1日开始,本市执行最新的《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
    新年第一天,透过数据看医保新进展
    ​全国31个省份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将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惠及超100万人次,为近百万个家庭的生育梦想助力;农村低收入人口等困难群众参保率达99%,医保三重保障制度累计惠及困难群众就医超1.5亿次……
    极越汽车倒在寒冬里?尚在等一个答案的数千名员工 被堵72小时的CEO夏一平
    员工诉求很明确,除三期员工以外所有员工N+1赔偿,社保补缴,三期内员工需赔付2N外加生育津贴和医保折现。
    日本东京都政府拟实施“做四休三”工作制
    日本厚生劳动省数据显示,2023年日本新生儿数量为72.7万人,总和生育率即育龄女性平均生育子女人数为1.20,两项数字均创有统计以来最低纪录。
    政策鼓励“无痛”分娩进医保,技术推广还存哪些难题?
    国务院办公厅近期印发的《关于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若干措施》提出,加强生殖健康服务,指导各地将适宜的分娩镇痛以及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医保报销范围。
    各地出台支持措施 生育友好还需多方发力
    ​不久前,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若干措施》,要求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有效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营造全社会尊重生育、支持生育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