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天新闻

  • 天天在线汽车

  • 天天在线文旅

  • 天天财经116

  • 天天在线App

    天天在线
    推荐|新闻|财经|汽车|消费|房产|康养|文旅|北京|影视|24H|专题|直播
    全部新闻财经汽车消费房产康养文旅北京影视24H直播曝光台
    《2024年北京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发布
    2024年,北京市大气环境中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连续四年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优良天数创有监测以来新纪录,万元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持续保持全国省级最优水平。
    欧洲议会通过放宽车企碳排放规则修订案
    将在新的乘用车和厢式货车二氧化碳减排目标方面,给予汽车制造商更灵活的排放合规选项。
    欧盟拟放宽车企碳排放规则
    冯德莱恩当天在一场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该方案将允许欧洲汽车制造商在三年内灵活履行排放合规要求,取消现行年度单独审核二氧化碳排放达标情况。
    接入绿电实现大规模减碳 一个5A级景区的低碳探索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在湖南长沙,年接待游客超1600万人次的橘子洲,是国家5A级景区,一度也是碳排放大户。
    BSI 为立白科技集团颁发ISO 14064组织碳排放核查声明
    一斤榴莲两斤“碳”,农业科学家如何为国产榴莲测碳减排?
    碳足迹近年来成为环保领域“热词”。榴莲碳足迹,是用来衡量榴莲整个生长过程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指标,通常用二氧化碳当量来表示,也就是我们熟知的“碳排放量”。
    全国碳市场累计成交量4.65亿吨 成交额近270亿元
    2021年7月启动上线交易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已顺利完成两个履约周期建设运行,覆盖年二氧化碳排放量51亿吨,占全国排放总量的40%以上,是覆盖排放量最大的市场。
    中国中车7款新能源机车全球首发
    新能源机车可实现低碳零碳排放、低噪音、高效率运行,将有效解决老旧内燃机车存在的“油耗大、排放高、噪音大、舒适性差”等问题。
    如何看待最新经济数据?国家发改委回应热点问题
    钢铁、炼油、合成氨、水泥等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也是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的重点行业。据有关方面初步测算,4个行业能耗和碳排放分别占全国总量的20%和30%左右,行业节能降碳潜力巨大。
    西南首座百万千瓦级大型抽水蓄能电站全面投产发电
    该电站全面投产发电后,每年可节约标准煤15.2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9.8万吨,节能减排效益显著。
    水泥企业出海加速 接棒房地产受到市场关注 这些股票被机构看好
    据央视报道,从5月18日举行的世界水泥大会上获悉,2023年,全国规模以上企业累计水泥产量约20.23亿吨,连续38年位居全球第一。水泥产量占全球产量的50%以上,年二氧化碳排放量超12亿吨。
    日本计划利用废木材生产乙醇 完善国内供应机制
    可持续航空燃料有利于应对全球变暖问题。与传统由石油制成的航空燃料相比,可持续航空燃料可使飞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七至九成。
    《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公布 5月1日起施行
    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负责碳排放权交易及相关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国务院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碳排放权交易及相关活动的有关监督管理工作。
    自愿减排重启就绪 碳市场迈向“双轮驱动”
    据了解,CCER是继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后,我国推出的又一个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政策工具。
    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回应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相关问题
    2022年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超过51%,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7.5%。截至2023年6月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1620万辆,占全球一半以上。
    预计2020至2060年我国电力产业投资规模将超100万亿元
    新型电力系统是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支撑平台。能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脉,能源活动是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来源。
    用“含绿量”提升含金量 黑土地“长”出绿色工厂
    近年来,随着绿色生产制造备受重视,越来越多的企业兼顾“经济账”“环保账”,加快向碳排放最低化、资源利用最大化转型发展。
    学习进行时|看看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这种生产和生活方式
    “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大宣示。
    北京轨道交通线路总里程1172公里 居全国第一
    2022年,北京获评全国首批“绿色出行创建城市”,市民对绿色出行的认同感、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持续提升,城市交通碳排放年均增速从“十二五”时期的6%降至“十三五”时期的4%。
    北京宣判首例碳排放配额交易案
    北京某环保公司向其发送《报价表》并载明交易配额数量、单价、交割时间及违约责任等,称提供碳排放配额46万吨,含税单价44.7元/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