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天新闻

  • 天天在线汽车

  • 天天在线文旅

  • 天天财经116

  • 天天在线App

    天天在线
    推荐|新闻|财经|汽车|消费|房产|康养|文旅|北京|影视|24H|专题|直播
    全部新闻财经汽车消费房产康养文旅北京影视24H直播曝光台
    江源科考“把脉”长江源区最大湿地
    位于青海省玉树州杂多县的查旦湿地,是长江南源当曲的发源地。潺潺流水从广阔的湿地中发源,一路奔流最终与沱沱河等河流相遇。
    中俄联合海洋科考在俄启动
    “中俄联合海洋科学考察”启动仪式22日在俄罗斯远东港口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举行。
    某组织披着公益外衣窃取我海洋数据 国家安全部提示
    海洋数据包罗万象,不仅包括海洋地理、海洋水体、海洋生态等自然科学数据,还包括海洋航线、海洋勘探、海洋科考等社会活动数据。
    第四十一次南极考察取得哪些新突破?有何新亮点?
    ​5月28日,随着“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抵达海南海口,由自然资源部组织的中国第四十一次南极考察顺利完成全部考察任务。
    “雪龙2”号首访泰国 五大活动深化中泰极地合作
    ​今年是中泰建交50周年。在历经6个多月的南极科学考察后,中国极地科考破冰船“雪龙2”号于19日首次到访泰国,进行为期5天的友好访问与开放交流。
    涉及海冰研究、海洋生物等 我国南极科考有了新发现
    在南极,万物有灵。最常见也最寒冷的冰,也能讲述一万年的故事,科考队员就针对海冰进行了专项研究。
    我国首次!南大洋秋季科考关注些啥
    作为南极底层水的重要形成地和生物资源富集区,罗斯海是南极边缘海研究的热点之一。
    中国与新西兰完成普伊斯哥海沟载人深潜联合科考
    在中国科学院“全球深渊深潜探索计划”支持下,中国与新西兰联合科考队21日正式完成普伊斯哥海沟载人深潜联合科考,首次实现人类下潜至普伊斯哥海沟最深处。
    奋进的春天丨向“新”而行 提“质”而上
    珠江口旁,我国首艘自主研制的大洋钻探船“梦想”号正忙着为首次科考任务做各项准备。它将深入11000米,突破入海的新深度。
    国内首例!69小时生死大营救创造洞穴潜水救援奇迹
    2月5日,一支洞穴水生生物综合科考调查队前往百色市田阳区洞靖镇那峨村的活旺河源头溶洞开展科考活动。当时有5人潜入水下洞穴,但傍晚返程时,发现2名队员失联,便报警求助。
    “中山大学极地”号破冰船执行国内首次冬季渤海冰区综合调查
    1月4日,“中山大学极地”号破冰科考船从广州南沙出发,前往渤海冰区,开展渤海冬季冰-海系统关键过程及其生态环境效应重大科学考察。
    我国深远海科考及文物考古再添“重器” “探索三号”交付
    ​深远海多功能科学考察及文物考古船“探索三号”26日在广州南沙交付。
    向南,向南!中国南极科考再出征
    11月1日上午,广州南沙国际邮轮母港码头,晴空万里。雄浑的汽笛长鸣,“雪龙兄弟”缓缓离港,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斩浪出征,奔赴令无数人心驰神往的冰原大陆。
    324米!我国科学家成功钻取全球中低纬度冰川最长冰芯
    继9月30日我国科学家宣布探明位于西藏那曲市双湖县境内的普若岗日冰原是青藏高原上最厚的冰川,10月29日,科考现场又传来新进展:我国科学家打破世界纪录,在此钻取了全球中低纬度冰川最长的冰芯,长达324米。
    亚洲第一长洞双河洞长度刷新至437.1公里
    最新联合科考成果显示,目前双河洞共有115个洞口相连通,长度刷新至437.1公里,继续位列世界第三、亚洲第一长洞。
    “深海一号”船完成1000公里多波束测线任务
    历时22天,经过50条测线航线的航行,正在进行2024西太平洋国际航次科考的“深海一号”船于9月7日完成1000公里多波束测线任务。
    海拔5400米!探访第二次青藏科考普若岗日冰原大本营
    ​在青藏高原最大冰原——普若岗日冰原10号冰川末端两三公里处,30个黄色、绿色的帐篷和活动房拔地而起。
    “蛟龙号”顺利完成深海羽流絮凝实验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1日完成2024西太平洋国际航次科考的第11次下潜作业,潜航员傅文韬、下潜科学家许学伟和陈旭光在西太平洋皮加费塔海盆完成5572米大深度下潜,顺利完成深海羽流絮凝实验。
    从20多米到1500米 水下考古如何叩开“深蓝之门”
    近日在海南省三亚崖州湾科技城,一场“跨界”展览别具一格。珐华彩莲池纹梅瓶、象形执壶等精美文物的复制品,与“探索一号”“探索二号”科考船和“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模型一同现身深海先进技术暨深海(南海)沉船考古主题展,共同讲述深海技术和水下考古跨界融合故事。
    外交部:愿与各方通过科技创新推动共同发展
    中国始终致力于开展国际科技合作。“蛟龙号”接受外国科学家参与科考,嫦娥六号搭载国际载荷探测月球,天宫空间站宣布迎接外国航天员,这些都是中国与世界各国在科技领域共谋发展、共享成果的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