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天新闻

  • 天天在线汽车

  • 天天在线文旅

  • 天天财经116

  • 天天在线App

    天天在线
    推荐|新闻|财经|汽车|消费|房产|康养|文旅|北京|影视|24H|专题|直播
    全部新闻财经汽车消费房产康养文旅北京影视24H直播曝光台
    习近平牵挂防沙治沙
    众人植树树成林。经过不懈努力,我国荒漠化和土地沙化实现“双缩减”,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抑制。
    为了心中那一抹绿色
    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憧憬着绿色,向沙海宣战,创造了一个个荒漠变绿洲、荒原变林海的“绿色奇迹”。
    绿锁沙喉:青藏高原荒漠化治理助力三江源保护
    36岁的何克林老家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南县。
    青藏高原荒漠化治理助力三江源保护
    6月17日是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荒漠化对全球生态安全、消除贫穷、社会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均有较大影响。
    外交部:愿同中亚及世界各国创造更多“荒漠变绿洲”的发展奇迹
    郭嘉昆说,荒漠化是中国和中亚国家面临的共同挑战。2023年,习近平主席在首届中国—中亚峰会上提出,中方愿同中亚国家“推动解决咸海生态危机”。
    经纬线 · 当风吹过阿斯塔纳,习主席擘画的“一带一路”绿意正浓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的荒漠化治理方案,随着“一带一路”的和风,正翻山越岭,化作这片土地上生机勃勃的绿色实践。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大会通过39项决议文件
    我们希望本次会议的成果带来重大转变,加强保护土地、减少土地退化、建设应对干旱的能力,并为世界各地社区的福祉做出贡献。
    防治荒漠化 而不是消灭天然原生荒漠
    干旱和土地退化,不仅带来恶劣的沙尘天气,还会造成农业减产,威胁粮食安全,甚至引发暴力冲突,影响社会稳定……
    外交部:为全球荒漠化防治提供“中国方案”
    毛宁表示,今年是中国签署《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30周年。30年来,中国积极履行《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扎实开展防沙治沙国际合作,开拓“一带一路”防治荒漠化合作机制。
    人类应采取共同行动应对土地退化等挑战
    到2050年,全球人口将达到近100亿,如何在需求增长与资源减少之间保持平衡是我们这个时代面临的巨大挑战。人类需要以更加平衡的方式对待地球,需要也能够重新建立与大自然的和谐关系。
    “绿富同兴”——中国推动沙区治理绿色惠民
    中国是世界上荒漠化沙化土地面积最大、受影响人口最多、风沙危害最重的国家之一。全国现有荒漠化沙化土地44.78亿亩,影响4亿多人口生产生活。
    从“沙进人退”到“沙里掘金”——我国沙漠治理带动产业发展观察
    随着我国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面积“双减少”,在不少区域“沙进人退”的局面得到历史性转变,“沙里掘金”成为治沙者们的新实践。
    牢记嘱托 构筑“三北”绿色长城
    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深入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事关我国生态安全、事关强国建设、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为了绿色长城万里长——“三北”工程攻坚战一线见闻
    一年来,“三北”工程攻坚战围绕荒漠化治理的重点、难点加速推进,更加浓郁的绿色在祖国北疆不断铺展。
    镜观·回响 | 筑牢北疆绿色长城
    荒漠化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全球性重大生态问题。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联合国:每年20亿吨沙尘进入大气 中亚地区沙尘暴频次激增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15日在一场会议上发出警告,据估算,全球每年有20亿吨沙尘进入大气,沙尘暴给全球多地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中亚地区所受影响最为严重。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官员:中国治沙经验有益于世界绿色发展
    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最新数据,全球旱地面积已占全球陆地面积的46.2%,全世界有30亿人口居住在这一区域。
    微视频|大漠星光
    一方方草格压下去,一株株青苗长出来。从过去的“沙进人退”到如今“人沙和谐”,民勤的治沙之路走出新的精彩。
    微视频|筑牢绿色长城
    黄沙与绿色的抗衡,是空间的交锋,更是精神的对垒。
    第1视点|深情系北疆
    6月5日至6日,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的自然保护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林场、水利部门等调研,并在巴彦淖尔市主持召开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