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天新闻

  • 天天在线汽车

  • 天天在线文旅

  • 天天财经116

  • 天天在线App

    天天在线
    推荐|新闻|财经|汽车|消费|房产|康养|文旅|北京|影视|24H|专题|直播
    全部新闻财经汽车消费房产康养文旅北京影视24H直播曝光台
    非遗传承队伍如何更加壮大?
    今年3月,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公布,共942人。目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队伍规模近4000人。与此同时,非遗项目传承队伍年龄老化、后继乏人等问题不容忽视。
    赏古乐、做扎染……这个暑假沉浸式感受非遗的魅力
    暑假期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推出“遇见非遗”社教系列活动,截至目前共举办36场展演活动。
    从一场非遗展演看湘巴藏戏的传承发展
    流传于南木林县的湘巴藏戏属于蓝面具流派,已有600多年历史。2006年,南木林湘巴藏戏成为首批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藏戏流派之一。
    广西柳州:百名制茶匠人交流六堡茶技艺
    当日,来自广西各地的上百名制茶匠人齐聚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交流六堡茶技艺,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
    铅锡刻镂:飞刀走线,青铜“生花”
    铅锡刻镂技艺是用于制作、复制古代青铜器的一种制模技艺,2011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该技艺利用铅锡柔软延展的特性,通过打击、扭曲、编织、挤压、刻镂等手法,把平面纹饰和立体、镂空等造型结合起来,最终完成特定的模型。
    总书记赞许这项非遗“弥足珍贵,实属难得”
    总书记饱含期许嘱托道:“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积极培养传承人,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海南黎陶:从“泥间传承”到“富民产业”
    黎族原始制陶技艺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黎族人民千年的智慧与文化记忆。
    非遗焕新 生生不息
    习近平总书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等举办端午节主题系列活动
    ​端午假期,“‘粽’情乐享非遗馆奥海载歌龙舟欢”端午节主题系列活动亮相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
    悠悠端午情 京彩夏日行丨岭南龙舟队首次亮相北京大运河
    端午节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而赛龙舟是端午节最重要的民俗活动之一,它凝聚着中国人团结一致、奋勇争先的民族精神。
    新技术、新人群、新渠道绘就非遗传播新图景
    在正在举行的第九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现场,非遗展品琳琅满目,场馆内人头攒动。
    第九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开幕
    当日,第九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在成都开幕。
    左手咖啡右手茶 两杯饮品折射出的文化交流
    2019年,联合国大会宣布将每年5月21日定为“国际茶日”。2022年,“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茶源于中国,也通过经济活动和文化交流不断走向世界。
    石学敏逝世 是国家级非遗“针灸”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石学敏是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届学部委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针灸”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962年毕业于天津中医学院,后进入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工作,1965年毕业于卫生部针灸研究班。
    “传承好古方 传承好家风”公益活动举办
    本次活动旨在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好家风优秀传统。
    非遗展演助力赏春经济
    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简称“塔县”)拥有多项国家级、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妙手神针绣江湖
    汉绣是流行于湖北武汉、荆沙、洪湖一带的传统刺绣艺术,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民族村寨文旅 因为出彩所以出圈
    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既要保护有形的村落、民居、特色建筑风貌,传承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又要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民族特色在利用中更加鲜亮,不断焕发新的光彩。
    侗族大歌:传承千年的天籁之音
    2009年,侗族大歌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中国工美馆里 看大师匠心“尖儿货”
    3月11日,以“时代匠心”为主题的第七届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在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向公众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