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新闻
天天在线汽车
天天在线文旅
天天财经116
天天在线App
近日,充电宝召回事件引发连锁反应:快递拒收、机场拦截、品牌割席……这场风波几乎波及到了整个充电宝、甚至锂电池行业。
召回引发连锁反应
罗马仕充电宝召回只是这场风波的起点。
6月16日,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一则公告,公告显示,由于部分电芯原材料来料原因,极少数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过热现象,在极端场景下可能产生燃烧风险,存在安全隐患,罗马仕紧急召回逾49万台充电宝。
6月20日,安克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因部分批次的基础款移动电源产品存在安全风险,经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审批通过,在6月20日启动对部分批次的基础款产品主动召回。
虽然多个品牌进行了“召回”,但消费者想要把充电宝“送回去”并不容易。6月27日,据蓝鲸新闻从包括申通、韵达、顺丰等在内的7家快递公司处了解到,几乎所有快递公司都暂停了对充电宝的寄件服务,“召回”在事实操作上仍然有不小的困难。
6月25日,中国民用航空局发布紧急通知,自6月28日起,禁止旅客携带没有3C标识、3C标识不清晰、被召回型号或批次的充电宝乘坐境内航班。民航局在通知中提到,今年以来,旅客携带的充电宝等锂电池产品机上起火冒烟事件多发。近期多个头部品牌充电宝厂家因电芯存在安全风险对多批次产品实施召回,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撤销或暂停了多个充电宝及电池芯厂家3C认证,上述情况表明旅客随身携带的充电宝存在安全质量隐患。
据中国青年网报道,6月26日有机场已经提前执行民航局规定,社交平台上已有不少网友反映,自己的充电宝不允许带上飞机,网友分享的现场图片显示,成筐的旅客充电宝在机场被拦下,“没有3C标志的都上不了飞机”。
相关部门针对充电宝的使用场景重拳出击,几乎让“3C认证”成为厂商的“保命符”。据财联社记者近日多方采访获悉,我国从2023年8月1日开始对充电宝实施3C认证管理,目前市面上或消费者手中仍存在相当数量的充电宝未取得3C认证,美团等一些主流共享充电宝平台提供的产品亦存在无3C认证标识的情况。
2024年8月起,市面上销售的充电宝都要有3C标识。在此之前购买的、没有3C标识且未被召回的充电宝,还能用吗?
法律问题专家岳屾山表示:“2024年8月1日起,如果商家销售了没有3C认证的充电宝,那么就违反了国家的产品质量法等法律法规。对于消费者来讲,理论上没被召回的充电宝还是能够使用的。但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要遵守相应规定。”
供应商浮出水面
这次召回涉及多个品牌,意味着不单单是充电宝品牌的品控问题,问题指向了电芯供应商——安普瑞斯(无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普瑞斯)。
据罗马仕、安克此前发布的召回公告,召回原因是充电宝的电芯存在原材料变更,导致存在极端情况下或有燃烧风险。有媒体称,两家企业进行召回的原因为使用了安普瑞斯提供的材料,导致出现相关问题,
资料显示,安普瑞斯成立于2014年,注册资本8349万美元,位于江苏无锡,是一家从事计算机、通讯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为主的企业。其官网介绍,该公司由美国安普瑞斯全资子公司和无锡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组建,主要从事消费类锂离子电池及其部件的生产销售等业务。
据业内人士反馈,安普瑞斯属于实力较强的充电宝电芯供应商,巅峰时期,安普瑞斯在充电宝电芯领域的市场占有率或超过90%。截至2023年,安普瑞斯在国内的累计生产锂电池数量就突破1亿只。在充电宝领域,安普瑞斯是安克、罗马仕、小米、绿联、倍思等众多充电宝品牌的电芯供货商。
安克创新在2020年的招股书中提到,2019年,安克创新开始向安普瑞斯采购体积形态更加灵活、容量主要为1万mAh和2万mAh的聚合物电芯。至今双方合作也有7年时间了,安克创新表示,目前已经终止与安普瑞斯的采购合作。
2019年,安克创新采购电芯支付金额约3.18亿元。其中,安克创新向安普瑞斯采购了31.62万个电芯产品,采购总金额约1259.84万元,占当期电芯采购总额的比重为3.96%。虽然后续安克创新再未披露过安普瑞斯的采购细节,但从招股书来看,安克创新各类电芯均有多家供应商,安普瑞斯占比也并不算高。
6月25日,安克创新官网发布消息,安克创新与宁德新能源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安克创新将把ATL作为核心充电宝电芯供应商,在三年时间内从ATL采购首批4500万片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芯。安克创新表示,与宁德新能源的合作可以理解为是对安普瑞斯的替代。
据澎湃新闻,针对安普瑞斯的电芯问题,6月27日,安普瑞斯一位工作人员表示,目前,该公司有生产电芯,都是按相关规定生产的。至于网传的相关问题,市场监管部门正在调查中。6月30日,无锡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回复澎湃新闻称,目前正在调查中,后续会统一对外发布。
行业格局或重塑
充电宝安全危机带来的后果在销售端体现无余。近日,在淘宝平台搜索“罗马仕充电宝”,结果显示“非常抱歉,没有找到相关的宝贝”;罗马仕京东自营旗舰店也未见相关充电宝产品在售。
近年来,行业不断内卷,比拼快充功率和体积,以及性价比,忽视了产品的安全。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现存1.7万余家充电宝相关企业,涉及法律诉讼的充电宝相关企业约占9.2%,2.4%的相关企业曾被行政处罚。
一位在充电宝生产企业工作多年的业内人士介绍,目前,充电宝领域竞争激烈,“内卷”厉害,很多品牌都是贴牌、代工模式,生产厂家的利润被压得很低。在一个充电宝中,最重要的零配件就是电芯,仅电芯就占整个充电宝成本的40%-50%,若想压缩成本,很可能在电芯上做文章。而且,电芯的生产需要一定技术,不是小工厂就能生产的,一般此类企业的投资都比较大,生产量、订单量都比较大,一旦电芯出现问题会波及很多品牌的充电宝,因此监管的重点应该放在电芯上,如加强日常的抽检。
“今后‘安全、合规、透明’会成为行业主旋律,头部企业优势进一步凸显,低价低质路线正在被市场淘汰。”头豹研究院分析师钱袁冬认为,本轮召回是行业深度洗牌的重要节点,具备全链路品控、技术和品牌实力的企业会成为长期受益者,而跟不上监管和市场预期的厂商则会被边缘化。
钱袁冬进一步表示,这次事件实际推动了行业分层。受召回波及较小的品牌(如绿联、倍思等),凭借供应链透明度和自有产线,销量逆势上扬。新兴品牌和部分区域厂商也趁机进入市场。
此外,此次充电宝安全风波也将倒逼行业进化。前几年,在充电宝中使用假电池、“C品”电芯的案例并不鲜见,问题暴露后监管部门也在逐步完善抽检等相关规章制度。召回事件后,工信部近期也紧急启动了国标修订。原来是电池厂送样品去检,今后或调整成由监管部门授权的检测机构直接到企业生产线上抽样检测,有效避免了企业以“特供”的、质量完美的样品来应付检测的漏洞。
内容来自:蓝鲸财经、财联社、央视新闻、澎湃新闻等。